第八十二章 密会——模拟
“好啊。我倒要看看还有什么更荒唐的。”
宋嘉觉察到这位南美总统其实是在用讥讽表达他的疑虑。
叶晶低头一笑,也很理解对方,毕竟一个15位的预算数字,任何一个把此事当真的正常人想来都会有类似反应。
不过,更考验心理的事其实还在后面。
“如果要在3年内完成这项防御计划的实质性启动。我们要筹集的资金是...”叶晶没有读数,而是将这个数字显示在主屏幕上,它有14位数。
“如果要达成这个目标,我们目前模拟出的最可行方案是:发动一场空前规模的金融危机,以此从现有经济循环中抽离巨量资金——底线是只要保证经济运行不致彻底崩溃即可。然后由金融危机引发各国的政治动荡——我们今天之所以协商此事,就是为了要使这种动荡是最大程度上受控的。”
领导人们听到这儿,其实已经知道此事确实是存在可行性的,只是如果真要实现这种可行性,代价也许只有用“可怕”来形容...
“由政治动荡引发国家集团间的对抗,形成准战争态势,由此将全球经济转入军备竞赛轨道,使所有资源向战争倾斜,在这件以假乱真的外衣下,我们就会有相对充裕的空间来完成地球防御计划的战备。”
屏幕上的同步信息显示,通过一系列幕后操控,这场人为设计的假战争的主战场将是太空,以此最大程度匹配地球防御计划的需要。
“您说的这一切,都是在公众不知情的前提下完成的吧?”澳大利亚总理求证道。
“是的。”
“你们预估过公众知情的代价和不知情的代价哪个更大?”
在这样的内部绝密会议上,自然可以不必再考虑面对公众时至关重要的包装问题,而只需专注于对现实政治操作的权衡利弊。
“是的,在所有模拟中,前者的代价均远超过后者,而且还存在诸多难以预测的可能性。一旦让公众知道外星文明即将到来,我们很难评估这将会对他们的决策与行为造成怎样的影响,而公众目前在一个至少是想象中可预期的未来图景下以自身利益为核心固化成的决策和行为模式是我们可以预估和掌控的,也是人类整个经济体乃至社会得以相对稳定和有序运行的基础。”
对人类的绝大多数个体而言,真正能让他长久“奋斗”不息、并服从一定秩序的,只有他自己的切身利益。其他一切看似美好、伟大的目标都不足以长期维持那种动力——当然,用后者来包装前者也是人们最爱的日常把戏。
而这种动力就是人类文明的真正基石。
不让公众知情、通过金融危机引发政治动荡以造成准战争态势等种种操作都是为了在保证这种动力的前提下,给后续的一切创造可能。
“你们评估过一旦实施这个方案会发生什么吗?”欧盟主席还是难以想象实施这个方案所要付出的代价。
叶晶通过PAD将主屏幕上的画面切换到相关内容。
“这套方案目前已经过三次中等精度的计算机模拟。第一次模拟的结果是按期完成了储备,但全球经济衰退87%,75个国家解体,25亿人死于无政府状态下的混乱;第二次模拟的结果是延期16个月完成储备,但所引发的工农业崩溃造成全球41亿人死于饥饿;第三次模拟的结果是未能完成储备,且引发了世界大战。”
叶晶没有展开那些残酷的模拟细节,而只演示了概要。但领导人们仍可以从屏幕上显示的主干中看到导致各个最后结局的逻辑,这些逻辑如此真实,仿佛就是政治的现实,也是人性的现实...
“死掉的是什么人?保全的又是什么人?即便那些外星人真的来了,结果可能也不会比这个更糟。”看来这些模拟结果印证了这位南米国家总统之前所说,可他讲起这些的时候,语气中似乎并没有愤恨,有的只是一丝无奈的哀凉。
“我们一直在寻求更优化的方式,以求将损失降到最小。”叶晶是资深的技术型官员,看事情一般只有就事论事的角度——至少表现上总是如此,“我们在模拟中发现,排除其他不可控因素,最大的关键变量是人们之间的互信。”
叶晶不是元首,讲这种话的分寸本就难拿捏,但他的表现却让所有领导人都没觉得此话由他道来有何不妥,把这个论点传达得自然、到位。
“如果我们可以彼此间建立更大的互信,那么模拟中出现的损失并不是必然的。”
“可‘互信’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即便它真的存在,也需要靠一些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来体现吧。”南非总统对叶晶这些话很快便有了自己的判断,五常拿出“互信”的论调,想来是为后续的某些动作做准备吧。“刀殂”看来是想让“鱼肉”放松警惕,那样下手才更容易。
而有类似想法的领导人并不止他一个。
“所以...”叶晶目光一沉,“互信也是最难优化的变量,尤其在‘达努特’真的到来之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