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免费快读小说书城>书库>>江南梦寻> 分节阅读2

分节阅读2

  片清辉、山岚里随波浮动,吴中的月竟有些苍凉之况味……
  十里洋场——上海
  与苏州小家碧玉般的婉约相比,上海恰似一位时尚的女郎,伊兼有着大家闺秀的阅历和豪门贵妇的奢华,这个曾经的花花世界,至今依然处于潮流的巅峰,闪耀着时尚的焦点。
  其实,海派文化只是一道独特的文化大杂烩,十里洋场更只是一座冒险家的行乐园。在这里,“下里巴人”与“阳春白雪”得以共存,城隍庙的市侩并不在意希尔顿的华贵,每个人都在各自的天空里自得其乐着的同时,也有人正在伺机找寻着一切可能的机会以求改变自己所处的位置,教人防不胜防……
  六朝古都——南京
  不同于上海的浮华,曾为十朝都会、六朝金粉之地的南京城则显得格外的厚重,诸葛亮曾盛赞伊曰:“钟山龙蟠,石头虎踞,真乃帝王之宅也。”
  古往今来,多少惊魂动魄的史话在此上演,多少镂骨铭心的故事在此诞生,而今,桃花扇上的溅血早已黯然褪色,秦淮河上“花船浆影”的繁华也已然不复存在,大屠杀更让这座石头砌就的古城负载了太多的屈辱,忽上忽下的坡路总在娓娓诉说着历史的沉浮,石头虽是无情物,红楼里却演绎了一出痴情公子和豪门怨女的情深意浓。
  历史不会遗忘,斑斓的雨花石渗透的正是先人的血泪……
  寻访随感
  喜欢寻访旧村落,却发现一个个早已是面目全非。不再质朴如初,不再乡情纯醇,它们恍若一座座古老的戏台,上演的却是一出出现代轻歌剧。
  其实,陈逸飞在成全了周庄的同时便也就摧毁了周庄,你现在看到的周庄已不再是陈逸飞画里的那个周庄了,它早已从一个朴实无华的村姑演变成一个学会了浓妆艳抹的戏子。你想一睹芳容吗?可以,不过须得先购了戏票才行。双桥已成为一件道具,流水人家也只是一道背景,人入其间,便就成了跑龙套的小角色之一;万三蹄上的油脂已然发腻,橹浆声的音也有了些混浊。除了一个人声鼎沸的大集市,你再看不到它的内涵和实质。有人说,三毛临别周庄的时候是吻着如黄手帕般的油菜花哭着离去的,只是今天的你还能否再看到这样的感动?
  西递,一个古老的村落群,它曾经是那样的安详、静谧,然而,在今人的一手打造之下,它已变得家家善经营,户户均为商,你不得不叹服那些貌似憨厚、实质精明的徽商们,以其质朴的外表迷惑了趋之若鹜的游人,在你欢天喜地的以为自己沾了天大的便宜得到他家唯一仅存的祖传古董走出才没几步,一件一模一样的祖传之宝物已悄然再世,令人啼笑皆非。如今,唯一耐人久久回味的也许只是墙上、柱上那一息尚存的几幅醒世又警世的对联以及南宋大哲人朱熹的那一个发人深省的“孝”字了!
  曾经的明月湾也仿佛世外桃源一般的安宁详和,尽管它的老宅透着颓废腐朽的气息——危楼的梯在嘎嘎作响,残败的檐正丝丝漏光,然那一池的绿分明透露着生的气息。古人云: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然也!再访伊时,我直以为寻错了地方,但见眼前修葺一新的老宅,斧凿痕迹清晰可见,掸去积累、沉淀了千年的旧尘,落定的却是人来车往扬起的新埃,道口那棵枝繁叶茂的古樟也陷入了密密匝匝新筑而起的亭台小桥重重的围困之中,存亡绝续地苟活着……我们满嘴咀嚼着的是商业气息极浓郁的农家菜肴。
  乌镇,一提起这个名字,我的脑海里便总是乌蒙蒙的一片水和水边的屋,它仿佛永远属于阴雨天,走进它,你的心不由得就开始沉重,眼就开始迷蒙。看着那一张张或精致繁难或明快古朴的雕花古床,我开始叹息自己的生不逢时,我想,那如一间房般大小的床一定足以容纳尽我所有的梦想了——“一床明月半床书”,那该是一种怎样的美妙之境!而当你走在油润的石巷里,不经意间,三白酒的醇香便直勾着你的鼻把你巴巴地牵进了它的酒场,只需闻上一闻,你便已沉醉其中。只是,有一枝浓墨重彩的笔已开始在它的身上描抹起来……
  曾经,这些星如棋布的古旧村落一如韫椟而藏的美玉,自然而然地安守着,全无丝毫的招摇之意,而今,却几乎在一夜之间便就家喻户晓了起来,一如空谷间的山寺,在陡然的人声鼎沸间,有些措手不及的慌张,应接不暇的忙乱。又似一位努力坚守贞操的女子,半推半就地脱下了蓝布的竹裙,换上了花团锦簇的戏衣。我只有眼睁睁地看着伊化身为迷楼里的姑娘或梨院中的青衣而作着无为的叹息……
  但是,你能想象一个七老八十的老人那张浓装艳抹的脸孔吗?我们所看到的也许只是蒲松龄笔下的那一张“画皮”罢了,千人一面。
  这些曾经让我总要流连忘返的古老村落,如那曲《高山流水》,如那曲《夕阳箫鼓》,如那曲《梅花三弄》,如那曲《渔舟唱晚》,且不管它们是古琴,是筝,是琵琶,是笛,千万别给它们千篇一律地都配上了电子合成乐曲。 电子书 分享网站
  清秋深呼吸——山居随笔之一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然这座位于天目山北麓的龙王山虽山名显赫,却至今养在深闺人未识,仿佛一条正在沉睡的苍龙。可见人总还是喜欢往那热闹处去,而我不然。
  赶到那里已近午时,熟识的山人已是等候多时,然顾不上满桌的野味,老的少的已跃入了道旁的溪间戏起了水来,在山人的再三催饭声里才一个个意犹未尽地上了岸。于是,窗外是溪声轰鸣,窗内是大快朵颐,土鸡汤、石鸡煲、炖野鸡、清水鱼、……虽无名厨掌勺,然一样样野味的鲜美滋味却是任何的鸡精都无法调理出来的,想来那才是真正的纯天然滋味吧。
  酒足饭饱,决定继续往山上而去。
  这座尚未开化的山地,就像一位青涩的村姑,有着一种壮健而朴野的美。远望,天淡云闲,是层次各异的绿,绒绒的、密密的,一路从嫩到翠,从翠到碧,再从碧到墨地铺染着,间有橙黄山石相衬,时有飞瀑跌宕而下,可谓是野趣天成,尘味顿消。
  盘旋而上到一千三百多米海拔处是一路的惊魂,道是新开的,还在不断地完善中,因此途中不时能见落石横亘,最险处,路的一半已成塌方的悬空状态,崖下即是万丈深渊,车不得不紧贴半边峰壁小心而过。有道是:无限风光在险境。就在这一惊一乍中,恰又是一弯一景。
  至山顶,回首来时路,已渺若丝带,“我就是这样地走了过来?”也许,人在回首的时候都会有这样的疑问。是的,不管路途曾是多么的险恶,只要走过了,也就有了“也无风雨也无晴”之豁然心态来。
  眼下的山上已开始大兴土木了,想是不久的将来即将开辟为一处旅游胜地。看着这建设中的场景,我陡然生出一种新人正被隆重包装的感觉。
  车无法再前进了,于是,开始往上徒步。
  很长一段路虽都是泥泞,倒也并不险恶,身旁不时有黄山松、野山栗等野生植物擦身而过,花果累累、郁郁葱葱,人行其中,“只当是闲庭信步”,此话正是父亲所言,伊一个人拄着拐杖笃悠悠地走在最后倒也是优哉游哉。
  但凡名山好水总难免僧尼多、骚人墨客多,因此常可见一些散落的巨擘石刻,然在这里你却找不到丝毫的痕迹。山依然是荒蛮的。
  达峰顶,有一地平坦如毯,俗称千亩田,其实并无千亩,我看不过百亩左右。据路遇的山人指点,在其西侧有一片野生杜鹃地,枝壮冠粗,一树花开数以千计,在春时,漫山遍野红透,极为壮观。只可惜眼下已是初秋,如此良辰美景只得留待他日再赏了。
  在这片千亩田之中又有一天然沼泽之地,深不可测,曾有人将一根长竹插入,却依然没有见底。最神奇的是,这片位于海拔1300多米的高山沼泽地正是一亿年前的火山喷发口,哪怕百日无雨,也依然是不干不旱。湿地有着地球之肺的美誉,那么,在此天然氧吧又岂能错过了深呼吸呢?
  我们一行终因体力不支而无法前往更高处的山峰,于是,干脆就在这片一览无余的沼泽地上体味起当年红军过草地的滋味来。只需轻轻一踩,脚下便有水泡“汩汩”地冒出,稍有陷进便难自拔,不得不小心翼翼地踏着山人铺于沼泽地上的木条前进,我们的狼狈、我们的夸张,连带着我们的放肆,全被收录进了父亲的摄像之中,不多时每个人都是一鞋的泥浆。
  往回绕进茂密的丛林,顿又一反才刚的坦荡,幽深而曲奇,林间小道极窄,周遭蔓藤绕树、盘山越岭,好一派原始的天然气象。于古木异草间穿行,直有披荆斩棘之豪气。许是我们本已处于高势,因此,不多时便就登上了一处峰顶,环望群山巍巍,碧色苍茫,不远处的对岸却是一片绝壁,壁势峥嵘,不着一草一木,唯见峰颠松木傲立。
  在返途中又发现了一条极隐蔽的羊肠小道,顺势而行,或上或下,母亲开始担忧:还是老路安全。于是,原路返回。再遇山人,一问才知,道是相通的。干脆再从另一条小路上行,途中发现刚才竟是功亏一篑,就差那么一点点,便可攀至那片绝壁了,可见人之信心尤为重要,成功也许正在再坚持一下的时候。
  攀上峰巅,尘世苍茫,顿生“山如绝顶我如峰”之气概,可谓是“上观碧落星辰远,下审红尘世界遥”,安坐于绝壁边的松下,不管壁下就是深渊万丈,人已有了物我两忘,羽化成仙的超然。
  数棵黄山松散布崖壁,松姿卓然,竟丝毫不比黄山上的松逊色。想那黄山松不过也只胜在黄山之名罢了,其实很多地方、很多的人也都是这样,名与不名,不过只是个表象。能不为名气所累何尝不是一件幸事呢?
  夜的山里又是一番别样风景,于浑暗山色里,明月一钩,清风数缕,两样悠闲物,不用一钱买,人仿佛占得了一个天大的便宜,还有什么可以再计较的呢?
  不甘就此安心入眠去,于是,茶喝毕,凉乘尽,拿起手电人又跳进了溪间捕虾捉蟹。不多会儿功夫已是战果累累——小蟹七只,小虾半碗,还有极袖珍的石斑鱼十数条……两个小家伙更是乐翻了天,趁机把自己也浸透在了这冰清的山泉之中,正在意兴斓珊之时,母亲一声呼唤把我们都叫上了岸,溪水太凉,母亲怕我们冻着了。
  临水而居,枕溪而眠,在天籁之音的催眠之下倒是一夜无梦。
  只是第二天的雨将新的登山计划打破。
  醒来已是秋雨潇潇,奔出屋外,早起的房客已在廊下读书,狗儿们安祥地静伏于檐下,一眼瞥去感慨万端,原来这就是超凡脱俗了吧?归去来兮,在这里,我们看到已然荒芜的心底有了一线绿意滋生。
  透过霭霭的雨雾,但见群山在云缠雾绕间连绵起伏,磅礴而迤逦,因了雨势,石缝间喷涌的清泉,拍岸击石,发出了更为嘹亮的欢呼声,甚是悦耳。溪石、枝叶,木屋、水车,屋檐、砖瓦,凡被雨淋处,皆现出油亮之色,尘埃浊垢早被荡涤一尽。
  困于轩中,心难免就有一些懊恼,只得临溪边咬山核桃边吃茶了。茶,是野生;泉,是自然,以山泉泡野茶,滋味清甜、妙极,尤胜碧螺和龙井,尽管这茶还被炒过了头,有了些焦意。而其实真正沁入心底、润进肺腑的还是这山泉之水。后来将带回的一瓶山泉水冲泡冻顶乌龙,居然才品出乌龙真滋味,可见我们平时喝茶都是在糟蹋茶叶了。
  喝茶、望风,才刚的懊恼之心渐渐消失,其实,每种气候自有每种气候的美,东边的日出西边的雨,只要存有一颗顺应自然的心,那么,一切便都是美的了。学会欣赏,懂得感恩,心自轻闲。
  凭窗倚立,让润湿透了的空气侵袭进每一寸肌肤,于是,肌肤也像做了一回spa,连着我们的心和我们的魂灵,一时之间仿佛回归到了最初的纯静,心里面便有一种纯粹的快乐源源涌出,如这山泉一般欢腾、跌宕。
  空灵绝尘、心若止水,在山里,心作了一回深呼吸。
  诗意的栖居——山居随笔之二
  山路旁,一把竹椅,一张矮桌,一杯山茶,一碟瓜子。很是奇怪,同是一样的葵花子,在这里却吃出了异样的香气——清清的,爽爽的,不带一丝一毫香料的造作。
  山月似镰,金黄澄亮,割净了浮躁,唯剩下一颗清清静静的心,在聆听山泉弹奏出那一曲高山流水。我不敢自称是一个懂得天籁的人,我只想做一个听众,以此滋润枯燥的心灵,荡涤尘世的疲乏。
  山泉于石上击起晶莹的泡沫,山风在逗弄倚岸而栽的百合,山百合傍水盛放,白的素洁,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