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免费快读小说书城>书库>>江南梦寻> 分节阅读12

分节阅读12

  翠葱郁,在这大片的绿色里有鲜有嫩、有淡有浓,间或还夹染些如火焰一般璀璨的红,似金子一样澄亮的黄。秋山是气象万千的,秋山也是斑斓多彩的。
  毛泽东所书“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八个金字迎面而立,更添其神圣气氛。回廊里满是名家书法,或行或草、或篆或隶莫不恢弘盖世。在兵圣堂的一侧挑选一棵桂树坐于底下,风过,桂花雨纷纷扬扬,香气撩人,使那原本肃杀清冷的兵家胜地平添了些许甜甜的暖馨之意。
  喝着茶,见不远处有一指路牌——“朱买臣读书台”,顿又来了兴趣,这朱买臣不是别人,正是“覆水难收”这个典故的原型。想当年,朱买臣贫困潦倒以打柴为生时就居于穹隆脚下,他酷爱读书,为怕人嘲笑,就将书藏于山里,山下“藏书”这个镇名即因此而来。其妻嫌他没有出息,弃夫而去,不料想在朱五十岁上经人引荐而被汉武帝任为中大夫,前妻闻此讯悔之莫及,遂请求破镜重圆,再续旧好,朱当即以水泼地,命之收覆……由此,还引出了一出昆曲名剧《痴梦》来。只是,现在更多的人将这“覆水难收”用在了姜子牙身上。这历史的正误谁又说得清楚呢?
  这块朱买臣读书台也不过是块磐石,高广不过丈许,表面突兀不平,上刻有明学者都穆所题的“汉会稽太守朱公读书之处”,环顾四周极是清幽,倒也不失为一块读书的好去处。
  要说在这穹隆或隐居或练丹或读书的名人还真是不少,其中有西汉的谋略家张良,有布雨神仙赤松子,还有抗金名将韩世忠,据传他率其部下六大将削发学禅就在穹隆山的宁邦寺,还有明惠帝,为避燕王追杀而逃亡在拈花寺……实可谓藏龙卧虎也。到此一游而留诗题词的则更是数不胜数了,有唐人陆龟蒙、皮日休,有今人于右任、章太炎……就在这座小小的穹隆之上,大大小小的摩崖石刻竟多达五百余处。
  坐在新筑而成的“翠浮三叠”喝茶时,遇一山里老人,说:在我不过十来岁的时候,这里曾是什么什么庙,有着这么这么高的门槛儿,很是破败……然眼前,苍松翠竹,清泉潺潺,新亭翼然,仿若世外桃源,是一片太平盛景,谁说沧海桑田需待千年万年,太多历史的变迁只在眨眼间便就完成了。
  启园随想
  苏州,不仅盛产才子佳人,更盛产庭院园林。在多如散珍碎珠般的庭园之中,有一园名叫席家花园,声名远不及四大名园,然它却堪称“旧中国第一金融豪门”。
  1933年,身为旅沪工商业主席的席启荪为纪念其祖上席启寓在此迎驾康熙帝而建园,园未竣工,又转售给了旅沪棉商、同是东山人的徐启星,因二者名字中皆有个“启”字,故又名启园。
  在乍看之下,这座“藏山纳湖”的园子也并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唯一的点睛之处也许就只有镜湖楼前的那池镜湖了,而其实,这样的湖在一些苏州园林里也是随处可见的,每一池湖仿佛就是园林的眼睛,总是暗含着秋波、盈盈而动人。只是这一泓尤甚,静谧似镜,深邃而清幽。我想,它该如妙玉的眼睛,既没有黛玉眸里的愁云,亦不似宝钗的洞明,更不同于湘云的无邪,它是清高的,又是桀傲的。似乎什么都没有,又仿佛将一切皆包涵。在它的面前,所有的风风波波,皆如一场幻化;所有的繁繁华华,亦不过是驾翅庄周梦里。
  苏州的园林多半以假山假水造景取胜,而此园略有不同,可说是半真半假、亦真亦假。抬头举目更有那苍翠葱郁的莫厘峰和浩渺无垠的太湖水。
  当然,造园的假山假水再怎么雕砌也都是大同小异的,真正的迥异之处自然还是在于人文。当信步走到园之一角,便可见一处貌不惊人的石埠,驳岸齐整,当然,此处并非千户万户捣衣声响的地方,但是,倘若没有人来告诉你的话,又有谁能够猜想得到这片不甚起眼的石埠头竟然就是当年康熙帝玄烨南巡时从太湖登岸的一个码头呢?连接起码头和太湖的也只不过是一条极窄的水道而已,让人一时之间无从将之与赫然显耀的帝王威仪联想起来。
  倒是离此不远处新建的湖心亭御码头还气势盛大一些,立于牌坊之下,足将浩瀚太湖一览无遗,“目极湖山千里外,人在水天一色中”——只是,有时候有些大气势反倒不需要以大场面来衬托的。
  离岸不远的湖里有只作为摆设的七桅古船,让人不由得就要怀念起那一首元曲来——“夕阳下,酒旆闲。两三航未曾着岸。落花水香茅舍晚,断桥头卖鱼人散。”
  只是,不止是人,一切都早已散了——千顷湖,一叶舟,散后休。 txt小说上传分享
  倩女幽魂——三山随笔
  三山是一座被水封锁的小岛,须得乘上二十多分钟的快艇才达。
  一上岸,但闻鸡犬声,唯见菜果盛,直让人以为误入了桃花源,一块貌不惊人的巨石横亘于前,然据村人指点,此石来自亿万年前的天外,任何刀具都切割不开它。陨石!就是这样一块苍苔斑斑、冷露凄凄的石头?在这里,太多的神奇都只是平常。
  时候尚早,农家小菜慢慢再尝也不迟,先来个环岛游吧。
  小岛被湖水环绕轻拥着,那湖水仿佛爱人的胸膛般宽厚踏实,阳光明媚的时候,碧波淼淼,浩然而来,山水相辉,水天相映,不知淹尽了多少千载兴亡;阴雨绵绵的天气,山色蒙蒙,似隐若现,一半烟遮,一半云埋,又曾吟罢几许万古诗名。
  为免受劳顿之苦,叫上一辆人力车,车沿着环岛小道蜿蜒向前,道路不甚平坦,却是一路的林木扶疏,浓荫稠翠,穿行其中,人恍若穿行于时光隧道间,沿途看看史前的动物化石,探探唐时的冷冷古井,才得见那壁立千仞,临之目眩的旷野坚壁,更有这华盖郁葱,森然苍巨的古之杏林。许是因了三山的宁静,反衬出了我笑声的不羁和无忌,同学说,你笑得像婴宁。
  人力车就这样一路洒着我们的笑声停停走走,当再次停止不前的时候,车夫指着一条窄巷说,这里是本岛的中心了,相当于你们的市中心。不觉莞尔,旧宅,曲巷,老树,昏鸦,这就是市中心?怀着好奇之心,欣然前往。这里不同于周庄、同里的繁华,显得很是清冷落寞,甚至还渗透着颓败破落的气息,到处是古木森森,断井残亘,唯有那蔓延墙上的青藤告示着岁月的踪迹。在一所荒宅前我们停住了脚步,车夫说,这座宅子废了好些年了,小心塌陷,在门外看看就走吧。然心有不甘的我们还是小心翼翼地跨过了那道腐朽不堪的门槛,满眼是沉寂的空旷,败垣下、空廊间充斥着衰草枯叶、苍苔冷藓,不觉有了些许的心虚,看车夫站于门槛外等候,同学突然不安地问,不会有鬼吧?车夫的头摇得如拨浪鼓一般,一脸的笑容却是诡异的。同学终于不肯再进,拖了还在笑嚷不怕鬼的我飞奔而出。
  回到车上,在再三逼问之下,车夫终于吐出“真言”,只是这“真言”却也无从考证:听说,当年曾有一位来此写生的美术系男生,见此景色虽荒芜,却也有些意境,于是支起画架便画,画着画着,墙角边隐隐来了一个女人,乌衣黑发,翩然而至。他刚想上前看个究竟,女人攸然一下就不见了。男孩受此惊吓,据说回家一场大病,不久便死了。同学愈发得了意:怎么样?我一看他(指车夫)的脸色就感觉不对劲,料事如神吧?
  “倩女幽魂?”我却在惊诧之余想起了《牡丹亭》中的杜丽娘,也许那个“她”也只是把他当作了柳梦梅,急急地想与之相会了吧?只不知若干年后能否成全另一出的《牡丹亭》——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幽幽古巷,老树应无恙,寂寂旧宅,昏鸦旧梦绕。最撩人春色是今年!但愿!
  喝着鸡汤,每个人都在欢呼:好久没有喝到如此鲜美的鸡汤了。一碗厨艺平平的苋菜也因了它的香糯鲜嫩顷刻间便被吃了个碗朝天,“再来一份。”有人又对着农家叫嚷。菜足饭饱,忙碌了半晌的农家却急着要去赶吃“肉饭”了(注:他们对婚丧喜宴的一种总称)。
  换上一辆游艇,前往岛的另一岸。及至,才发现两岸的景色迥然各异,有别于才刚的农家氛围,迎面壁立魏魏然一座高山(注:要说高,当然是比不得五岳和黄山的),翘首以望,山身上赫然有一狮身人面石,鬼斧神工,天然而成,一路上山,却无端地生出一种黄山缩影的感觉来,其实尽管每一座山各有各的不同,然我以为山的灵魂却是相同的,一样的云衣轻披,一样的草欣木荣,一样的山泽如黛,一样的履险历惊,最重要的一点是,一样的励人心智。
  日落时分,东风暗香,一抹斜阳,浮动黄昏,看两岸芦花轻舞,隔水红霞浸染。夜将临,三山岛愈发的鸦默雀宁、四湖波静。坐上快艇,意犹未尽,鸡汤的鲜味怎么也得绕舌三日,废宅的故事亦将牵累我善感的心思,桃花源毕竟只是一个梦,三山却是一段真实的邂逅。
  如梦令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李清照《如梦令》
  极爱易安居士的这首《如梦令》,那次天平归来,也照着胡诌了一首以自娱:“曾忆天平夏暮,淘气不思归路,旧路草成径,误入兵营深处。无助!无助!相送还勾思慕。”
  少时顽劣,记得那次游天平,不走正道,专爱寻那旁门左道,终于在经历了一番迂回曲折、披荆斩棘之后,顿觉眼前豁然开朗,但见山涧有桃林、梅林数片,只因时节早过,已无缘赏到那落英缤纷之人间仙景。山脚下有一条溪,是山涧一路汇聚而成,水清洌,然尚未达至清的地步,故而其间略有小鱼、蝌蚪们在嬉戏,身段灵巧,致使我和我的死党兼闺中密友打捞半日而终无所获。
  顺溪而上,蜿蜒蛇行,水渐至清,寒澈甘洌,再无鱼。喜滋滋就将脚伸进了溪间,顿觉凉意袭身,暑热烟消,清新怡然得直是摇头晃脑:天然之水清兮,可以濯吾足。见闺友正于上游浅尝山泉,遂笑问:不怕再上头有人洗脚乎?话音刚落,头上便如淋甘露,唉!我的野蛮女友!
  一路的欢声笑语不时地将山涧树梢震荡,响遏行云。满山的华盖葱茏,有一种遮天蔽日的翠郁,不时的有摩崖石刻与我们擦身而过,差不多攀至半山腰处赫然见一石上大书“别有洞天”四个虬劲大字。甚是好奇,环顾左右,杳无人迹,遂商议半天(实质上是犹豫不决了半晌),最后决定还是入洞一探究竟为妙,然洞口极窄,待曲身而入,但见满目昏黄一片,看不甚清眼前之物,终于感觉如雷池而不敢再越半步,返身而退,一路却在遐想着那洞天深处是否藏有着避某乱世,不复出焉的先人后裔……
  浮想连翩间竟又不知不觉地翻到了一片田野前,眼下,阡陌交错,耳畔,鸡犬相闻,却依然不见一丝人影,再想前行,但见两只虎视眈眈之恶犬正危襟正坐于路前,面对齐腰高之恶犬,想回心又不甘,况且再寻原路早已辨不清东西南北,正在此“山穷水尽”之际,三位“最可爱的人”突如神兵天降般从身后走来,看到我等窘态,英勇神武的军人立马制止了那两只不解风情、对女士极端不恭不敬之恶犬,不但让我们“柳暗花明”,还欣然邀请我俩参观起他们的坦克部队来。
  当一辆辆庞然大物巍巍然静卧于我们的面前时,被阳光灼热了的铸铁依旧散发出一股冰人的、锐不可当的寒气,战争离我们很远,战争也叫嚣着让女人走开,而此刻,悍然的武器却与我们有着如此零距离的亲密接触。凌驾其上,飘飘然便欲仙了起来,直以为自己就是那调兵遣将、叱咤风云之将帅。只是,悍然的武器并不一定都伤得了人,这一场不期的邂逅勾引出的一段思慕却将悍然的兵士摧伤,“多情紫燕,春风无邀犹自返,无情杨柳,撩拨相思更添怨”,……
  流年似水,曾经莽撞懵懂的我数番重游,当年的旧道陈迹却已不复得焉,不知变的是道抑或是我?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李清照《如梦令》 txt小说上传分享
  枫过留痕
  “枫树不耐冷,霜下胭脂红”,这是古人对枫的诗咏。秋深、霜严、枫红,只是人们在盛赞梅兰竹菊的同时往往就忽略了枫的高风亮节。
  而古来赏枫佳处颇多,这里我最要一提的只是天平之枫——“天平红枫甲天下”,那是人们对天平红枫的最高赞誉。天平之枫,有一个极美妙的学名——枫香,叶呈三角鹅掌状,因而俗称“三角枫”,又名“鹅掌枫”,最为奇异的还在于其色之多变,每到秋霜之后,叶即由绿转黄、再转橙、转红、最后泛紫,又因光照、色素变化不等之因,一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