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18
那是法国梧桐,还有个挺洋气的名儿叫悬铃木,许是因了它的果实像一只只带刺的铃铛吧,绒球般滚圆的果,悬于枝端,有一些诱人的可爱,春天的时候,铃铛就要远飞,乘着清风离开母体去寻找自己的那一片天空。
而在中国,梧桐的名则要雅致一些,它们被叫做青桐。当你走进苏州的怡园,只须看一眼“碧梧栖凤”,单只这四个字,便已足以令你的心被软化得柔情似水了吧。那叶缺如花的梧叶,妍雅姿绝;那干皮无节的桐枝,性直幽寂。难怪李白要诗曰“宁知鸾凤意,远抚依桐前”了。
梧桐,本也只是一种俗栽之木,但因有了好的诗词吟咏,又有了不入俗流的竹子相配衬,即刻间就脱了尘俗。杜甫的一句“碧梧栖老凤凰枝”更是道尽了其闲逸超脱之情致,读来唯觉唇边齿间噙满了盈盈的冷香,俗虑顿消。平常之极的梧桐和平常之极的翠竹相依,即刻境怡神爽地就入了画家墨客们的法眼,元四家之一的倪瓒就甚爱梧,并有《题梧竹秀石图》一幅,高梧、修竹,张雨还特意唱和诗一首:青桐阴下一採石,回棹来看雪未消。展图仿佛云林影,肯向灯前玩楚腰。倪瓒自号就叫云林子,云林,许是暗合了倪瓒似青桐不沾尘俗的高逸品性吧,倪瓒的画清冷,再配上张雨的诗空灵,实在是相得益彰。大俗即大雅,那随处可见的梧桐,实恰如大隐于市的名士了。
“萧条梧竹月,秋月映园庐”,这样的意境固然是妙,只是,常因其绝俗之态而易染凄凉之情,较为著名的当属李煜的“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之句,易安居士也有“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地,怎一个愁字了得”,在诗词中,借梧桐以述心境的实不少见。的确,清秋里,萧萧细雨总在梧叶身上写尽了寂寞和伤悼。
但是,在孩子的眼中,葱郁的梧桐更多的却还是静秀,记得曾经家门前的行道两岸就依次栽着梧桐,每到夏日,碧绿的树冠便如成对的凤尾密密相衔,是一种绿荫匝地、接天蔽日的翠阴,行于树下,人暂离了炎夏的烈日,心是怡的,气亦是爽的;随着天气的渐凉,叶色开始转变,这时的梧桐则又幻化成一只身披金光的老凤,看到第一片梧叶飘落,人便能感知到秋天的脚步了——“梧桐一叶落,天下尽知秋”。秋风中瑟瑟的梧叶,一夜间就可以在地面上堆积起一条厚厚的织毯,踏在上面“沙沙”作响,脚下便就有了一些温存的暖意。
这有些“雅性”的梧桐还更是一种有着“天然韵”的木材,因其质地松软,易于振动和传音,所以,古往今来,许多良琴皆由此木而成。中国四大名琴之一的“焦尾琴”1便有着这样一段有趣而动人的故事呢。据说,在某日,蔡邕听到有人在烧桐木做饭,一听其声便知是制琴的良材,忙从火中抢下,人问之缘由后便将那块桐木送给了他,琴成后,果有美音。因了琴尾的焦痕,人将之命名为“焦尾”。想来,这段梧桐木实在是三生有幸才遇上了蔡邕,正所谓“天然韵雅性,不愧知音识”,那实在是一种高山流水般的知遇之恩了。而知遇,又正是每个人心底都在梦寐以求的良愿。
在庄子的《秋水篇》里说到,有一种凤从南海飞来,只有看到梧桐时才肯落下。想想每个人不都是一棵梧桐吗?在期待着心中的凤凰停驻;每个人又都是那只南来的凤,在寻觅着心中的梧桐栖落。
有凤来栖,也就不枉做一回梧桐。
(注1:四大名琴为齐桓公的“号钟”、楚庄公的“绕梁”、司马相如的“绿绮”和蔡邕的“焦尾琴”)书包 网 bookbao8 想看书来
人散后,一钩新月天如水
一直很喜欢丰子恺的那幅漫画《人散后,一钩新月天如水》,那是丰子恺先生公开发表的第一幅漫画。新月一钩,钩起芦帘一卷,月辉清冷、剔透,仿佛于伸手间便可触及那如水的夜凉;壶一把,杯数只,悠然残留着些许的暖意,只是人去了,茶总是要凉。此刻,在这市声远离的沉寂里,无声胜有声。
夜凉,露浓,添衣,小坐,恍惚于那张方桌之右,品最后一杯茶中晶莹的回忆,温馨而充实,内容已不重要。当茶尽,无端地便由心底涌出一股时光被白白虚耗掉了的伤感来,只是细想,怎样才算得是不虚耗了呢?没有人可以给我答案。于是,又记起曾有人说过的话:开悟之前,砍柴挑水,开悟之后,砍柴挑水,每个人都在砍柴挑水,有人乐在其中,有人则艾艾怨怨。是的,生命同样如此——年轻时,品尝生活,迟暮后,品尝生活。不管怎样,活着,便就是在品尝生活,而唯有爱着自己的生活才能让自己乐在其中。
竹椅偶尔在身下发出一声“吱吱嘎嘎”的音响来,愈发显现出人散后夜的寂静。眼前,应该是心最安宁、也最充盈的时候,有精神被放逐的自在,更有灵魂去流浪的惬意。其实,在相聚时我们刻意制造出的那种种热闹和喧哗,都只是为了证明自己活得并不是太虚空,而在这种刻意的浮华之下,我们的心恰恰是最最虚空而荒芜的。
隐约间似有京胡伊伊呀呀的声响传来,那是飘摇于岁月间的回声,每一声都似拉在我们蒙着一层硬壳的心上,隔着这层厚厚的心壳,内里还尚是软软的心便随之颤动了起来。
凭栏,极目,无语,轻笑,一任轻漾的月光披洒于我的身,涌动于我的心,如钩的月也许不够圆满,然世事圆满者又有几?月总是要有阴晴圆缺,而人也总是要有悲欢离合,聚散终是缘,缘生缘灭,散而又聚,人散后,所幸尚还有缘缘堂主人的这一钩新月。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以月亮的名义(外一篇)
以月亮的名义写下这些文字,相信月也是肯见谅我的。
名人爱写传记,多半记下的只是月盈月圆之事,难见其亏、缺之行径,甚至还有一种刻意的布局,那偶见的亏缺也必是如上弦月、下弦月般的风雅,或是月黑风高之浪漫。甚可惜,名人并非都是真正的思想者。
世人爱起誓,指着月亮,而等变卦了,却又责难起月亮来:都是你,竟也有阴晴圆缺。月自无语,只以冷冷的清辉俯瞰着这群地球上自以为是、极爱推卸责任的人类。鉴此,善变的人都无法成为爱永恒的主角。
其实,月不管是怎样的阴晴圆缺,它始终是夜空唯一的主角;思想者不管是怎样的稀少,他的声音也必将贯穿整个的人类历史。
叶的宿命
无意间捡到一片叶,那叶被冷落在院之一角久矣,也许已不能再称之为叶了,因为虽然叶形还是完整的,叶上的绿意却全没了,甚至连黄都不剩了,只清晰可见的是那些纵横交错的经络,如一张密密交织的网。
将之细细地清洗,收藏。看着它便在想,这片已不像叶了的叶,也许正如人类的那些记忆吧?
在这片叶生命力最旺盛的时候,你是看不到这些纵横交织的纹理经脉的,唯在其生命消逝了之后,在经历了岁月的腐蚀之后,你才看到了原先看不到的一些东西,就像我们曾经看到的某些真实,却不过是叶的表面;而我们现在认识到的所谓真相,也不过只是经过了腐蚀后的一种表象。我想,这便是一种宿命了吧?我们总是看不到全部。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风雅是吐半口血
风雅好,国人历来趋之若鹜。
中国的文人素又体弱,人形容伊是“无缚鸡之力”,极爱生病,恹恹的、悴悴的,常常地就要在白海棠前吐半口血,极其地风雅别致。
然,注意了,这里的重点是:只是半口,吐多了便就要一命呜呼哉。像林黛玉,风雅之极则就是薄命了。
人又有一说:大俗即大雅。然此大俗非真的就是俗不可耐也,一切都得有个尺度,就像那半口血的量,你就得掌握透彻了,要知道,太过,则犹不及。要像湘云,疯过,闹过,食酣,饮畅,马上得醉卧到那芍药花底下去,梦话也得是吟上几句诗来,要不,若是喝过了头,语无伦次起来,那便是十恶不赦,整个就是一下里巴人形象的生动再现了。风雅当然绝不能是这样的。
当然,风雅也不是简单的阳春白雪,雪再白,春再阳,亦是枉然,曲高和寡多寂寥?你就只有独享凄风和冷雨的份了。有道是:绝怜高处多风寒,莫上琼楼最上层。
所以,想要风雅,你只得吐半口血,要点到为止,最好是能像那些武林高手们一样的掌控自如。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小窗闲记
明人有《小窗幽记》醒人以修身、处世、养生之感悟,我今因偶得小窗下之闲思,故也写下了这段“小窗闲记”来。“又是春天,窗子可以常开了,春天从窗外进来,人在屋子里坐不住,就从门里出去……”钱钟书如斯说,而今却非阳春,早已是中秋时节,为阻蚊蝇和热毒而关闭了一夏的窗子也终于得以畅然敞开。
自从人类把自己圈养起来之后,门便是人与世界之间一个重要的出入口,而窗则成为人与世界之间的一张幕布,其单纯的实用性早就演变出了繁杂的装饰功能,清人李渔也为之作过一个总结:开窗莫妙于借景。当然,“窗含西岭千秋雪”之美妙我等是无缘赏到的了,倘若有幸,我们或可看到半截初引的新桐,或可望上几眼舒卷的闲云,抑或还可赏到一轮薄蔼里的秋月,甚至你站在窗前看风景,看风景的人也正在窗下看你,这当属甚妙之意境也。所以,窗是人与自然沟通的场景之一,窗也是人与人沟通的场景之一,甚至故人相逢,也必当在小窗下共话一场的,那自又是一番融融的情义了。
记得小时候最爱看的是人家屋顶的老虎天窗,我不知道为何人要在天窗前添加上那个令人毛骨悚然的兽名,我只觉得,那一扇扇小巧玲珑的天窗里透着精练、藏着神秘,仿似一个个浓缩的神秘世界,而窗间的幽致则常要引发出我无尽的遐思,尤其是被爬山虎们茂密的枝叶团团缠绕包围着的小小窗户总让我要引申出睡美人的故事来,而当偶尔窗户间漏出一个娇俏的人影时,这份遐想便又更甚一些。总之,每一扇闭紧的窗户都能引人遐思,每一扇开启的窗子也都在唤人畅想,不管是精致的雕花窗抑或只是粗陋的小木窗。
那些处于不同方位的窗子则又被我们的先人赋予了不同的蕴义,“倚南窗以寄傲”(注:陶潜诗),南窗因了陶渊明之倚而有了“寄傲”之隐逸;“北窗常昼眠”(注:李白诗),北窗下自当是那胸无俗虑之人最惬意的夏日醉卧高眠之佳地了;“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注:李商隐诗),早已是耳熟能详的李商隐的西窗总是要相与那久别的知己的;尽管赋予东窗的有“闲来无事不从容,睡觉东窗日已红”、“夜过也,东窗未白孤灯灭”这样的佳句,然人们仍习惯以东窗来形容“事发”之险恶,东窗也终因秦桧而背上了一个不祥、不义之恶名——东窗之下藏奸佞,西窗翦烛共笑语,爱倚南窗独傲然,闲卧北窗莫彷徨,日日于窗前伏案的我总算幸运,抬眼间,总得见窗外绿竹数枝,红花几朵。
古人教诲说,在窗前,冬宜读经,夏宜读史,秋宜诸子,春宜诗词。今我之于窗内,在春,则听鸟鸣,在夏,则闻蝉声,在秋,更聆虫吟,在冬,有风与我隔着窗子切切私语……是所谓,百家之言,言言铭心,四时之声,声声入耳。不必有谈禅的高衲,也不盼远游的故人,人在窗内自是独善其身,心于窗外又当兼济天下。
夜朗,窗虚,小窗下闲坐,窗外,天高月小,风清月白,世界极于大千,而大千于无意间便就入了窗里……bookbao8 最好的txt下载网
旧时光
旧时光是浓浓的夕照下回荡在斑驳阳光里的《姑苏行》,那清绝的笛声悠扬缠绵直深入人的五脏六腑内熨之平之,那是说不出的柔心弱骨;
旧时光是淡淡的晨曦里飘洒在微微春风中的芝麻饼香,那甜软的香气千回百转直勾销得人七魂六魄酥之揉之,更是道不尽的香温粉暖;
旧时光还是那幽幽黄昏时一碗沁人心脾的阳春面香,每天的傍晚,放学归来,远远地便就能闻到那温馨地呼唤:快些归去!快些归去!
旧时光其实就是一种早已飘渺了的记忆,散落在人心的深处,偶尔拾起,慢慢散落,再拾起,再散落……直伴着我们渐渐地老去。
偶尔翻看曾经的日记,那些留在泛黄纸上的旧时光读来竟恍若别人的故事,都已化作一个个模糊了的影子。我们常忽视曾经的旧时光,只是因为现在的我们还太忙碌,还无暇顾及这些看似吃不饱也穿不暖的东西。然而,旧时光却在无声无息中串连起了我们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