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免费快读小说书城>书库>>江南梦寻> 分节阅读19

分节阅读19

  命的全部。
  有人说人越老对旧时光的回忆便越是清晰。我想,也许那是因为拾起了再不肯让它们散落的缘故吧,人老后,除了一段段不管是美妙或是心伤的回忆,还能有什么呢?回忆,是一笔笔的财富,至少说明了你的人生没有白费虚度。所以,常喜欢听老人们说些对旧时光的回忆,听他们诉说曾经的辉煌或者曾经的苦难。他们的倾诉,我们的倾听,也都是一段段美妙的人生享受——
  隆冬,北风凛冽,年轻的父亲正凑着昏暗的路灯光,在试探包裹严密的襁褓里婴儿的气息,当他探到一息游丝的时候,再次狂奔起来,却早已忘了自己仅仅只穿了一身薄单衫,这个婴儿是我,年轻的父亲现在早已是鬓稀鬟白,每每酒酣耳热时总喜欢回忆这段旧时光,一说起,总要勾得我泪盈满眶。
  炎夏,骄阳似火,父辈们引着运瓜的船来了,再一筐一筐地驳运到家,顺便还带了好些城市里少见的田间活物来,一时之间,家竟如同过节一般的热闹了。那瓜硕大,青翠间镶着乌黑的纹,每个足有二十来斤,堆放了一桌底一床底,偶一惊动便四处滚动得人手足无措,吃前,先结在网袋里浸到那口深井之中,待到打开,鲜黄的囊、乌黑的子,那段清爽舒心的光阴便随着甘甜瓜汁流淌至今。
  旧时光就是这样带着一路洒下的笑声和泪水,被刻录成一盘心灵的拷贝。尽管有些记忆早已面目皆非,再现的都只是经过了心灵编辑和修复的回忆——我们都是天才的编剧和导演——把所有的痛苦和快乐都在回忆中进行了升华。这些历经了流年过滤的回忆则将成为我们一生的珍藏。
  生命本是一杯淡而无味的白开水,旧时光便是加入其中的味,或酸或甜,或辛或辣,或璀璨或黯然,或欣喜或忧伤,至少它已不再平淡。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无那尘缘容易绝
  “阶下儿童仰面时,清明妆点最堪宜。游丝一断浑无力,莫向东风怨别离。”《红楼梦》里有这样一则谜,谜底想来大家亦是熟知的——那正是风筝了。
  黛玉放的那只风筝因了风太大而将线放了个尽,于是,紫鹃用西洋小银剪刀把那根丝线剪断,说“这一去把病根儿可都带了去了”,于是,那风筝便飘飘摇摇地随风飞入了云端里去。——这黛玉的早逝,正是一只断了线的风筝;探春的远嫁,又是一只牵扯太远的风筝;而妙玉的“终陷泥淖中”,则是一只坠落了红尘的风筝。
  人说,放风筝的感觉,就好像对着一个很遥远的对象,远远的看着它,虽然距离很远,但是心里总是不至于绝望。
  然而,遥遥地念着,看得见,却摸不着,触不到,虽不至于绝望,然这份感觉竟还不如不曾相见,如果不曾相见,也许心就不会这般的沉重,而倘若失之了交臂,则恐怕一生也再难得轻松,不是吗?只要彼此靠近过,从此,人生便就有了遗憾和缺欠。
  相识本不易,相思就更难。诚若这般放风筝的感觉。纳兰之妻临终前对纳兰念了一句诗:“衔恨愿为天上月,年年犹得向郎圆”,于是,纳兰便就有了那声对月时“无那尘缘容易绝”的浩叹。
  是呵,风筝坠落了,我们会有恨,风筝线断了,我们更有憾。一只风筝总还价值有限,断也就断了,毁也就毁吧,都可以重新换过,可是,在这个世界上还有很多的东西则是无价的,更是无可取代的。比如,孩子是母亲的风筝,爱情是恋人的风筝,而梦想则正是每个人的风筝了……
  于是,很不喜欢放风筝的那份感觉,放上去已是不易,要牵扯住那根线则更累人。风筝飞舞得太过高远了,心便就要开始幽怨,只怕扯不住这根越来越冗长的线;倘若遇上风雨太急的时候,我们更不得不无奈地扯断这根越发沉重了的线而眼睁睁地看着它被雨打风吹去。而这断了的风筝线自然是再难重新联系得起的。
  柳丝垂,碎步飞,风筝漫天追,春风笑靥两相随。沉醉的是情,然沉陷的也总是情。“怨去吹箫,狂来说剑,两样销魂味。两般春梦,橹声荡入云水。”又到风筝的季节,风和日丽,无怨、亦不狂,只看到云水间隐约有了人放着风筝的身影,飘飘摇摇,竟是一番别样的销魂。风筝线断了,大人说:风筝成了流浪儿。小儿说:风筝长大了。一般事由、两样心情!
  如果说,风筝代表的是尽兴,是春天酣畅的舞者;是尽情,是碧空奔放的情人;是尽心,是放飞一个很远很远的梦,那么,在我的墙头壁上,却有只精湛的蓝蝶风筝停驻已久,也许有些落寞,也许有点寂寥。我知道,留住了风筝,并不等于留住了春天……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事如春梦了无痕
  据弗氏理论称,人的梦境是性思维的蔓延和性幻想的另一种方式的实现。我想,如果说梦是人类欲望的蔓延也许会更合适一些。
  一直以为梦就是另一场人生,它赋予我们清醒时无法体验的人生活动,表现着我们清醒时难以启齿的一些欲念。有了梦,人似乎便就有了两种截然不同的人生。或者说,人根本就是生而俱有两种不同人生的,一种是现世的生态,另一种就是梦中的人生。
  睡着,我们有梦;醒来,我们有理想,而其实梦和理想的本质应该是相通的,都不过是些零碎的梦想罢了,拼凑在一起便织成了一场场的梦和一个个的理想。梦破了,可以继续做;理想破灭了,同样地也可以继续去筹谋,只要人还活着。
  我们的人生都还不够圆满,也不够完美,因此,我们需要靠这些梦想来支撑我们的灵魂,人若无梦,心将会死掉。
  从小到大,人就是从一个梦想进入到另一个梦想里去的,也或者说,人就是在不断修正梦想的过程中长大的。得意时,人会有梦想;失意了,人同样地还会将之寄托于梦想。
  不管是在梦中还是现实,一段段过往云烟般的记忆犹如镜中花仿似水中月,能够记得并再忆起的人想来应该算是幸运的,至少他的人生会比常人更丰富也更多彩一些,正所谓“东风未肯入东门,走马还寻去岁春”。如雪泥鸿爪般烟消云散的是往事,能些微留痕恍惚若梦的是记忆。
  “人似秋鸿来有信,事如春梦了无痕。”若有、似无,这就是梦,这同样的也是人生。 电子书 分享网站
  牡丹亭上三生路
  “忙处抛人闲处住。百计思量,没个为欢处。白日消磨肠断句,世间只有情难诉。玉茗堂前朝复暮,红烛迎人,俊得江山助。但是相思莫相负,牡丹亭上三生路。”
  这《牡丹亭》中第一出标目《蝶恋花》由远及近地飘传而来,即道出了这位临川才子汤显祖的创作理念。借吴侬软语、水磨之腔,在一唱三叹里表述着其唯美、唯真的浪漫主义爱情观。非“情至、情真、情深”而不称其为情:“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生而不可与死,死而不可复生者,皆非情之至也。梦中之情,何必非真,天下岂少梦中人耶?”
  某日在独品这上承《西厢》、下启《红楼》的《牡丹亭》之时,心生戚戚之意,终于,“为情所使”,竟不忘分享些许与众人——
  “梦回莺转,乱煞年光遍,人立小庭深院,炷尽沉烟,抛残绣线,凭今春关情似去年”——绕池游《牡丹亭·游园》
  一边是蛰伏幽闺之佳人,一边是年复一年的艳春,陌上花儿已如锦,楼头柳色又始青,春汛撩人,春色醉人,偏春光恼人,闷,无端端便就在今年生!不到园林,丽娘怎生春心?不怀春心,丽娘又怎会因情而梦、为情伤身?
  “袅晴丝吹来闲庭院,摇漾春如线,停半晌整花钿,没揣菱花,偷人半面,迤逗的彩云偏,我步香闺怎便把全身现”——步步娇《牡丹亭·游园》
  怯生生似梦初醒杜丽娘,乍现在这花团锦簇的美丽新世界,看眼前鸟双雀对,听耳畔燕语莺歌,心神怎不就在春之召唤下觉醒摇荡?情种因此播下,只又恐无处抛洒。“春呵,得和你两留连,怕的是春光去后,如何排遣?”
  “你道翠生生出落的,裙衫儿茜,艳晶晶花簪八宝钿,可知我一生儿爱好,是天然,恰三春好处无人见,不提防沉鱼落雁鸟惊喧,只怕的羞花闭月花愁颤”——〈醉扶归〉《牡丹亭·游园》
  百花园中,姹紫嫣红,撩拨得少女心怀,“因春感情,遇秋成恨”,“不到园林,怎知春色如许!”正是这一声令人惊艳不已的叹息,恰叫春之情怀由游园而起,一场一个人的恋情缘此而萌,然一个人的恋爱又怎非只是春梦一场?
  “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良辰美景奈何天,便赏心乐事谁家院,朝飞暮卷云霞翠轩,雨丝风片,烟波画船,锦屏人忒看的这韶光贱”——〈皂罗袍〉《牡丹亭·游园》
  青春、娇颜,好处无人得见,佳人心底难免要生郁结,为什么“美好的事,都在我孤独的时刻发生”?你说,她——第一次见到真正春天的杜丽娘岂肯就此罢休,“回家闲过遣”?
  “则为你如花美眷,似水流年,是答儿闲寻遍,在幽闺自怜,……”——〈山桃红〉《牡丹亭·惊梦》
  “姐姐,咱一片闲情,爱煞你哩!”“姐姐和你那答儿讲话去”,于是,一场花园小憩,久被压抑、桎梏的“天然之情”怎敌得住青春俊秀的一声轻唤?于是,牡丹亭畔,芍药栏前,湖山石边,草作垫,花中眠,娇娃俊少,两情和合,就把那“领扣松衣带宽”,“忍耐温存一晌眠”,真个是千般爱惜,万种柔怜!
  “最撩人春色是今年,少什么低就高来粉画垣,原来春心无处不飞悬,是睡荼糜抓住裙衩线,恰便是,花似人心向好处牵”——懒画眉《牡丹亭·寻梦》
  只是梦醒来终究是空,缱绻之后,缠绵之余,这梦中欢会怎不令情窦初开之丽娘寻思辗转,竟夜无眠?“春啊,有心情那梦儿还去不远”,然再寻觅,早已是梦徊人杳,亭台凄清,芳草冷落,梦中人儿又是谁?丽娘不知!然心不甘!
  “偶然间,心似缱,梅树旁,这般花花草草由人恋,生生死死随人愿,便酸酸楚楚无人怨,待打并香魂一片,阴雨梅天,啊呀人儿啊,守的个梅根相见”——江儿水《牡丹亭·寻梦》
  满怀希冀的寻梦,绮旎甜蜜的梦境却是不复再现,怀春佳人那颗炽热的心终于在失望和彷徨里风冷,终至绝望。梦回曲径,魂销佩冷,儿女情长,今空余痴迷感伤!——“难道我再到这亭园,则挣的个长眠和短眠?”
  “有一个曾同笑,待想像生描著,再消详邈入其中妙,则女孩儿家怕漏泄,风情稿,这春容啊,似孤秋片月离去峤,甚蟾宫贵客停的云霄”——小桃红《牡丹亭·写真》
  情怅然,泪暗悬,末了,只得自描真容,留诗一首:“近睹分明是俨然,远观自在若飞仙。他年得傍蟾宫客,不在梅边在柳边。”万紫千红早开遍,岂甘心辜负了这段好时光?追着梦境,她如痴如醉地便就寻梦而去了,一并带去了她“月落重生灯再红”之美好夙愿……
  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人又曰:一阴一阳谓之道。那么,情即是道!也许爱情的最高礼赞,不只是“两情若在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的洒脱,也不只是“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的缠绵,她更是超越于生死的浪漫,是对爱淋漓尽致的追求,是永不知回头的痴情,是可以上天、可以下地的执着。因梦而情,因情而死,一往而深,终至为情而复生!——生而死,死而又生,生可以死,死可以生,牡丹亭上三生路,怎不教人在千回百转间听来怦然心动,荡气回肠!曲罢,苦思冥想:爱之本身岂不正是一个“惊梦”和“寻梦”的过程?
  “情若为‘物’,情便不是情了,情之迷人,正因其无法参透;情之动人,也正因其无法捉摸。”无怪汤氏要叹曰:“天下女子有情,宁有如杜丽娘者乎?”自问吧!你我这般芸芸众生、凡夫俗女在“惊梦”之余,又可曾有过无怨而无悔的“寻梦”?
  闲庭拾萃
  曾在闲极无聊间修剪了一株枝叶疯长的月季,多年未曾开花的月季竟然一下子爆出了十一朵花蕾来,心下甚喜。于是,因了那十一朵月季,从此迷上了庭院和庭院里的花花草草。
  庭院不大却还算热闹,至少春有牡丹秋有菊,夏有芭蕉冬有竹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