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免费快读小说书城>书库>>江南梦寻> 分节阅读20

分节阅读20

  。犹爱竹,因其四季常翠,更因了东坡的话:可使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使人瘦,无竹使人俗。于是不能免俗地就要趋附这一风雅,竞相风姿绰约于我窗前案边的有罗汉竹、凤尾竹、龟背竹,更不可或缺的是那书卷气极浓的文竹,于层云叠翠间自是疏影横斜得错落有致。每日里,对竹或伏案或弄妆,极是怡然。得意之极,且弄小词一阕:
  闲,
  坐对明窗翠竹前,
  梳洗罢,
  秋水漾新颜。
  竹为岁寒三友之一,因此它总能凌寒不败,傲霜弥翠,尤其是风霜刀剑之时,看满庭花悴,唯竹“阶下青葱留玉节”,难怪郑燮一生爱竹、画竹,我等俗人虽不怀板桥之才,然尚可一效他之不羁,“一支青瘦竹,江上作渔杆”。我不求渔隐,但求心有所寄。
  某冬,一株龟背竹因了疏忽大意折夭而亡,枝枯叶黄,一付死得很是绝望的模样,狠下心将之齐根铲去,硕大的花盆光秃秃地被弃之于墙角。冬去春来,春回大地,无意间发现泥里试探似地冒出了一尖嫩绿来,初疑心是哪颗随意抛落的花仔萌发了新芽,不几天又高出了寸许,细看那初具雏形的芽,竟是一卷紧缠如棍的叶——龟背竹的叶——芳心犹卷、绿意横生。呵!原来,生命的奇迹无处不在。尔今,置之死地而后生的龟背竹再度的枝繁叶茂娉婷招展,春将一切都唤发出勃勃的生意,怎不教人心喜难禁。
  《牡丹亭》中唱:他春归,这牡丹怎占得先!的确,须在梅花,海棠们竞相绽放之后,牡丹方才雍容华贵地款款而来,自是国色天香。玫瑰则带着她的万钟风情,在搔首弄姿间出落得妩媚而妖娆。一树的香蕉花,更在那煦暖春光的轻抚之下,散发出弥漫了整个庭院的氤氲馨香,心,就这样被温柔地征服。当然,更多的还是那浓得化不开的绿……这就是春,春天的庭院是热闹的,人就在这热闹里看那姹紫嫣红开遍。也许在这醉软的春光里听一出《牡丹亭》之游园更是相得益彰的——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
  春天最美的事要数守候一朵花开了,从含苞待放时的企盼到初绽时欲放还羞的娇涩,到最后花之盛极的美丽和颓败,那竟活脱脱是一个女人的蜕变历程,原来花之喻女人是极恰当的。于是,更留恋花之怒放前那一刻的美丽,这岌岌可危的美丽呵,我总要为之心痛——花可以开了一春又一春,可是女人不能,也或许正因了这不能,才使女人的花样年华更显得弥足珍贵。只是,我可以留住每一朵的花姿,却留不住那醉人的花香。
  在历经了这番浓墨重彩之后,桅子花、白兰花还有茉莉花这三位花中香妃又相继淡墨登场了,“一卉能熏一室香,炎天犹觉玉肌凉”——夏之序幕就在这撩人的香氛间朗朗开启。
  夏,没有了春的无常与思虑,亦不见秋的阴郁和萧瑟,更没有冬之沉闷与凝重,它剔透得如一只淡彩的琉璃杯。而芭蕉自是夏天不可或缺的主角了,看它阴满中庭,绿荫成蔽,蕉下纳凉,听阿苏儿婉转轻唱,人生惬意,夫复何求。王维说:芭蕉为雨移,故向窗前种。可见,芭蕉是必栽于窗前的,每逢蕉窗夜雨,更是种蕉人独聆蕉雨骤,“梦里犹闻碎玉声”。夏,就这样枕着蕉雨倏然而过了。
  当第一缕桂香暗浮,便报告着秋的幸临,如果说春的任性刁钻似一青春美少女的话,那么,秋理所当然、也当之无愧的就是那一位豪门深闺里的贵妇——成熟、华贵,就连那份幽怨里也都渗透了这样的雍容。
  初秋的空气里满织了炫若金丝般的阳光和甜蜜蜜的黄金桂香,恰似一幅名贵的织锦,富丽堂皇,金碧辉煌。而秋夜却又是这样的浩瀚,这浩瀚总让人自觉出其渺小和幽微来。“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秋夕,坐看牛郎织女星当是最美妙的享受了,在我看来,星罗棋布的点点繁星,那是夏之琉璃杯在不小心间跌破一地的碎屑。
  随着秋的渐深,那肃杀萧条气息便愈浓了起来。秋凝霜露,除了噙香对月吟的傲菊,就只有那没心没肺的火红石榴了,在这伤神劳心的秋暮,伊正得意地笑歪了嘴,傲呈出她的满堂子孙。
  我不通音律,却一直喜欢在深秋的月夜竹下听那一声清箫,每当“天街夜色凉如水”,一张藤椅,一杯龙井,看竹影遇在地面的斑驳心事,恰似我等凡心的投影,抬眼间,透过疏朗竹梢,恰见冷月镶嵌天际,冰清玉洁、晶凉透澈,一泻无遗的月光一如软玉温香、冰肌玉骨的素绉缎披于我身。于是,就在这帘卷西风时,总是人销魂,总比黄花瘦。秋,依旧好,只是,人憔悴了。
  曾听到过这样一句:绿是生命的颜色,绿色的浪漫是生命的浪漫。其实不然,生命的颜色应该是缤纷的,灿烂的,不单单只是绿。从深秋起,爬山虎和银杏们从绿衫到黄衣的更迭,直到罗衫褪尽露出峥峥枝骨,那一地的落叶,层层叠叠,厚厚实实,更反衬出空枝的单薄和冷寂,却又预告着一场生命的延续——化作春泥更护花,冬之庭院少了秋的萧条,反添了些许的凝厚,山茶、杜鹃们也早早地孕育起了新的生命,枝头颤动着粒粒饱满而圆润的花蕾,如一位母亲般傲然而又俏伶伶地等待着来春的萌动,惹人怜惜。谁说人的生命来之不易,须得历经十月怀胎的艰辛,有些花儿也是同样若此。
  冬日,常在日落时分流连于庭间,看稀薄的阳光带着一脸的羸顿,急急地早归而去,仿佛一个恋家的人,于是,总会想起马致远的那一句“夕阳西下”来,我似乎又看到那远游的浪子一脸的留恋和一身的疲惫,还有他回眸凝望时的那一眼,正如这夕阳消逝前,向大地留下的最后一瞥,似一幅水粉图画,那色彩更是一种粉嫩粉嫩的玫红,如同刚剥去旧疤的新肉,让人的心隐隐间作痛又恻恻然感动。是的,冬是养伤疗痛的时节,当春天重回大地时,旧疤痕下的新肉一定已然成熟。
  “天时人事日相催,冬至阳生春又来”,看,老杜的诗章与雪莱的名句“冬天来了,春天还会遥远吗”竟有着灵犀相通之妙哉!
  幸福醉倒在这里
  不想让自己生活得如同笼中之鸟,然又无置庄园办别墅之粗气大财,于是,几经寻觅数番挑拣,最终选定了这套居,只为了它的那一个园。
  园不大,然为了它能满足我闲庭信步之贪念,为了它能容纳我栽竹养蕉之杂欲,更为了它能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将四时之风花雪月在这里囊括一全,我又可谓是思深虑远、心劳体乏。
  经历了精心策划以及付诸实施的东奔西忙,在每一滴汗水里都浸透了我的辛劳之后,每一滴汗水里也都流淌着我的幸福。
  暇时步出樊笼般的窝居,自是复返自然的园趣,让身心与自然相融,使灵肉同天地互补,是所谓天人合一也,除了幸福,我还能够说出别的什么词来呢?
  闲看眼前一片秀,花开花谢;偶望头上一方天,云卷云舒。每一片叶报我以醉人的新绿,每一朵花慰我以赏心的嫣红。在我栽下那株蕉时,它还赠我以悦目的浓翠和累累的蕉果;在我植下几株竹后,它成全了我“坐对当窗竹”之风雅;我埋下了一颗葵仔,在我的期待里它茁壮成为一棵向日的葵——“更无柳絮因风起,惟有葵花向日倾”……也许幸福只是一个爱的瞬间,也许幸福就是一种爱的互换,也许幸福更是一场爱的期盼——幸福,如葵之逐日,幸福,是蕉阴满庭。
  养上几尾金鱼,并不名贵,却也煞是生动,一池安于院之一角,有月的夜,天上一轮才捧出,碧水池里已浣月,看鱼儿灵巧的身段在月影中逍遥穿梭,自又是一番幸福的享受,恍惚间自己也即成了那一尾自在的鱼——幸福其实并不价高,也非遥不可及,它不是水中月亦非镜中花,相反,它时常实实在在地围绕在我们的四周,我们却总是相忘,一如鱼之相忘乎江湖。
  如锦似绣的夜,亦趣亦谐的园,当一缕清淡而熟悉的花草香氛飘然袭至,我顿觉有一种幸福它悄无声息地就醉倒在了这里。 bookbao8
  身似菩提无媚骨
  月映禅心水拂琴,清风无意人有情。
  与君共对清风月,纵然寥落亦抒情。
  ——《云水禅心》
  母亲,家中的佛菩萨
  有个禅故事说:杨黼别亲求佛途中遇一老者,老者问,你要去哪里?杨黼答,去拜菩萨为师。老者闻之又说,与其去找菩萨,不如去找佛。杨黼赶紧问,佛在哪里?老者便答,你回家看到有个人披着毯子,反穿着鞋子来迎接你,那就是佛。杨黼依言而归,到家已是深夜,母亲听到儿子叫门的声音,衣也来不及穿、鞋也来不及辨左右,就这样披着条毯子、反穿着鞋子直奔出来开门,杨黼一见立刻大悟。
  今且抛开那些高深莫测的佛理,我们只说母亲。母亲,不正是每个人家中的佛菩萨吗?那份源自内心的爱念,完全超越了自我的躯壳。
  曾经,每一回和母亲一起出门,母亲总是习惯大包小包的把所有“问题”都自己扛,而我,游手好闲尾随其后,一付安之若素的态度。偶遇熟人,人说一句:你这么大人了也不知道帮你妈提点东西。这才如梦初醒般去抢母亲手中的那些包包裹裹,而母亲总要在一番推让之下才极不情愿地把最轻最小的那个包包递进我的手里。
  每天,睡酣醒来,漱洗完毕,母亲已然端上两只清水煮蛋。这是每日必修的头一件功课,多少年如一日地重复着,厌倦之极的我也曾几次三番抗议母亲的这般“填鸭”,然不管我是怎样的发脾气,母亲依然故我,无怨亦不怒,直至今日,我已学会嬉笑着吞下,同时,一并咽下的是母亲那颗挚热的爱心……
  母亲,不一定是那个最完美的人,却一定是那个最最疼你、爱你的人。而我们却因了对她的熟悉,常常地就将她的爱熟视无睹,甚至在年甚轻的时候还会时不时地跟她耍些小性子。记得,那个曾经年少无知的我总要抱怨和恼怒母亲给予的太多关爱,以为它们影响了自己的人生进程,更妨碍了我去实现浪迹天涯的美好梦想,甚至还将这份关爱称之为“枷锁”,直到有一天,无意间听到不善发表高论的母亲说:人活着只有天伦之乐最重要。突如醍醐灌顶,这才开始真正体会什么叫做“平平淡淡从从容容才是真”,这句话我们一直喜欢说,却从来不肯这样去做,总是非惊世骇俗而不肯罢休,以致在剥夺自己享受天伦之乐的同时也剥夺了我们的至亲至爱享受天伦的权力。于是,才明白那些淡定若水的关爱,恰便是那根看似束缚和羁绊的风筝线,其实它才是风筝最深厚、最强健的支撑。
  天底下,最值得感谢的人,是母亲,可我们总是无言;最值得敬仰的人,也是母亲,可我们总要忘记;最值得关怀的人,还是母亲,可我们总在忽视……
  曾经还看到过这样一篇小文,说某处遭遇水灾,一家人的父亲带着儿女们避到了高处的兄弟家,却独留下母亲坚守在遭了水的家里看门,女儿终因不放心而回家去探视,却发现母亲正为害怕而用一根粗粗的木桩顶住了家门,终于,女儿感动得再不肯离去……母亲,作为女人其实也是脆弱的,只是,凭着母爱却硬撑起了这如铜造铁铸一般的坚强。联想自己的母亲,何尝不也是这样的呢?当我们中有一个遭遇病痛时,她会不分昼夜、不知疲惫地忙前忙后,而当她自己病痛的时候,却可以咬紧牙关不啃一声,以致我们可以麻木到不曾感觉她的病痛;在我们突遇不测的时候,我们总会在母亲面前肆无忌惮地发泄,可是,又有几人看到母亲转过身后流下的泪水呢?
  我想,全天下的母亲都是一样的,一样任劳任怨的操持,一样默默无闻的付出。忽然地便就想起了冰心老人的散文《荷叶母亲》来:“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
  是的,这就是母爱了。有很多东西,留一点回忆也就够了,倘若真正的拥有了,恐怕连那些美妙的回忆也都将被破坏。而唯独母爱不是这样的,我想,每个人都想拥有的不只是回忆,而是真真切切的母亲和母亲的爱。
  母亲,正是每个人家中的佛菩萨。也因此,所有的文字在“母亲”这个名词的面前都会显得苍白而无力。
  禅说
  美国前总统克林顿说过一句极具禅意的话:就理解和领会能力而言,头脑中塞满东西和头脑中空空如也同样糟糕。
  看来,禅,无处不在;禅,亦不需学习,它就这样地存在于生活、融合于生活。每个人都是有慧根的,只是每个人的慧根都如那深山的矿藏,需待发现,而这样的发现又常常发生在霎那之间。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