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连忙上前,仔细打量着她,“想必这位就是楚姑娘了吧?真是标志美人。”
“民女楚凌裳见过王夫人。”她连忙欠身问安,能伴在十皇子的女人一定就是他的生母王娡,听闻此人是民间出身,并未太多背景,可她的儿子,也就是眼前的十皇子深受当今圣上宠爱……
“快抬头让我瞧瞧。”王夫人看上去极为和善之人,说话的声音也极为轻柔。
她抬头,四目相对的瞬间,心底深处却泛起一股异样之感,像是一小点的惊颤之意划过心头,这女人虽然看上去柔弱温和,但眼神极为坚毅,如果说十皇子刘彘有太子之相,那么眼前这位王夫人更有母仪之态。
看样子这后宫人人自危倒也正常,风势随时都会变化,人求自保也情有可原。
栗妃原本就不喜欢王夫人,更不喜欢她的儿子刘彘,见状后冷笑一声,“荣儿,我看你的担心是多余的了,就算你今天不来,自然会有为楚姑娘求情的人。”说完这话后,她又看看向楚凌裳,阴阳怪气地补上一句,“楚姑娘,别怪本宫没提醒你,看人哪千万不要只看表面,有的人生的一副善良模样,心中盘算着什么就不为人知了。”
她从来没有在女人堆里待过,面对这种情况自然有些尴尬,王夫人听了后笑了笑,看向栗妃娘娘,“看样子楚姑娘真是讨得几位姐姐们的关心了,不过栗妃娘娘还是将心放在肚子里吧,楚姑娘是鬼谷派传人,冰雪聪明什么都懂得,难道,简单的揣摩人心还用人教吗?”
栗妃娘娘还要还口,皇后娘娘终于不耐烦了,“好了好了,只要一见面就争来争去的,你们不累我还累呢。”她看向王夫人,“你刚刚说什么匈奴?”
“匈奴”二字一说出口,几位嫔妃们全都面色惊然,看得出她们各个都对匈奴怀有恐惧之心。她静静站在那里,心却隐隐悸动着,匈奴?脑海中又突然窜过那个男子的脸庞。
“皇后娘娘有所不知,明日早朝之后,将有匈奴单于最得力的左贤王进宫面圣,如今七国叛乱,局势混乱,又听闻吴王早有勾结匈奴之心,而匈奴贵族也有攻汉之意,如果明日稍有差池,外患将会一触即发,皇上深感头疼。”
章节目录 卷三 037 宫闱暗涌(5)
嫔妃们闻言后面色各异,皇后娘娘似乎失去了主见,栗妃娘娘显得有些慌张,王夫人倒是很镇定,看样子是在思考着什么,其他几位美人夫人全都低声议论纷纷的。
她想了想,上前看向刘荣,“太子殿下,事情究竟是怎样的?”
刘荣看着她,倒也不隐瞒,“匈奴与大汉战争从未停止过,近两年虽为平静,但他们也有蠢蠢欲动之心,皇上有意再度进行和亲来平复战争,之前匈奴均是派使节先行前来,而这次竟是左贤王亲自进殿面圣,明为和亲而来,暗为探查大汉叛乱局势,我想此次,他的目的一定不简单。”
左贤王……
她想起师兄曾经说过,北方匈奴的左贤王又被叫做左屠耆王,其地位和官阶都高于其他诸王,威仪仅次于单于,坐在这个位置上的人往往就是单于的继承者,或太子或单于最为深信之人,而刘荣也说过此人,骁勇善战,诡计多端,当今大汉局势混乱,这位左贤王偏偏选择此时前来,看样子目的太不简单。
如若是好色之人也就罢了,和亲之举可平复外患,怕就怕在他另有所图……
不知怎的,她又想起那位男子,他的身份究竟是……
匈奴人进殿面圣一事让几位嫔妃都没了心思,没多久就散了。她一路被刘彘拉着走,身后跟着刘荣,栗妃娘娘许是看不惯王夫人一早就离去了,王夫人若有所思地看着楚凌裳,许久却没说什么。
“凌裳姐姐,你没事吧?皇后有没有为难你?”刘彘小小的年龄,说话却极为认真。
她轻轻一笑,摇摇头。
刘荣走上前,看着刘彘,“彘儿,你今天怎么没去校场练功?又偷懒了是不是?”
“我是怕凌裳姐姐有危险,没想到大哥却早我一步。”刘彘紧紧拉着楚凌裳的手说道。
“好了好了,现在楚姑娘暂时安全了,你们兄弟两人也不用担心了。”王夫人走上前笑着说道,又看向她,“楚姑娘,听说你明日要召见上早朝?一切均要小心,你的到来已经惊动了整个后宫,皇太后未必不知道啊。”
刘荣也略微担心,“楚姑娘,王夫人所言极是,自古以来女子上朝就有争议,诸位大臣已知晓明日之事,明日朝廷之上你定要谨慎言行才是。”
“太子放心,王夫人放心,我定当小心。”她轻叹一口气说道。
“那就好。”王夫人轻拍了一下她的小手,“我还要打点一下明日和亲事宜,这宫中的公主们一听是匈奴人要来和亲都怕的要命呢,不过再怕也要选出公主人选不是?楚姑娘请自便吧。”
“凌裳姐姐不要担心,我会保护你。”刘彘一听母亲说完后又补上了一句,稚气小脸透着与年龄不符的坚定。
刘荣似乎也想说些什么,但嘴巴动了动,忍住了。
“多谢各位。”她轻声道谢后看了一眼刘荣,这个男子秉性温良,但和刘彘一比的确少了一份灵气,他的命格之中少了帝王之气,她又不忍心看着他命落于此,只希望到时候能够帮他度过难关,也当报答他的次次相救之恩。
章节目录 卷三 038 朝廷之争(1)
辰时,百官行一跪三叩头礼后进入长乐宫大殿,文武百官各为左右分别站好,楚凌裳一直在殿外等候宣召。
天边有一丝碧绿,是日出前的景象。那美丽的碧绿直映照再长乐宫的殿檐之上,将长乐宫的巍峨纳入天地之间。长乐宫周回二十余里,分别有鸿台、临华殿、温室殿及长信、长秋、永寿、永宁四殿。鹅卵石铺地后砂浆抹平的阶梯纵蜿直下,雕梁画栋之间又饰有夺目的彩绘壁画,通道和台阶铺有精美的印花砖。南墙在覆盎门西有一曲折,其余各墙都为直线,宫墙四面各设一座宫门,其中东、西二门是主要通道,门外有阙楼称为东阙和西阙。
不消会儿,有传话来宣,她一路在后跟着步步迈上台阶,身后素白的衣裙拖着地面轻轻移动。进入大殿之时,只觉得左右视线全都均为刀剑一般,于殿前停住脚步,恭敬欠身朝身披龙袍的圣上问安。
今日她依旧平时装扮,一袭白衣没有任何装饰。其实在之前皇上已命人送来精致朝服,又分别送来各色金钗、步摇,上朝之前青袖就忙得要命,不停地为她梳妆,可她早已经习惯了清新淡雅之色,胭脂水粉自是不喜欢,想想也就罢了。
这里是男人的世界,她这样一个女子被皇帝公然召见,自然会引得所有大臣们的关注。很显然早朝就是在商讨七国叛乱之事,当她来到殿前的时候,景帝看向她的眼神多了一份柔软,但声音不似昨日温和,高高在上自是威武。
“楚姑娘乃鬼谷传人,精通纵横捭阖之术,又深解奇门遁甲之道,以姑娘看来,当今局势要如何解决是好?”
她抬眸,依照昨日之言又说了一遍:“吴王连横,我大汉便联纵,破连横之术,方能避过此劫。”
“一派胡言。”她的话音刚落,朝堂之上便有人提出反对,面向皇上一鞠躬,“皇上是明君,怎能听取一女子之言?鬼谷派着实人才辈出,但从未有女子上朝论政,敢问一句,姑娘芳龄?”
一句话问的朝廷之上议论纷纷,问女子芳龄原本是忌讳之事,但她明白这位大臣话中含义,倒也不隐瞒,淡声回答:“民女今满十六。”
“诸位大臣们听听,这女子才十六而已,年纪轻轻哪懂什么国家大事?皇上,请明鉴啊。”
她没有反驳,只是静静站在那里。
景帝微微蹙了下眉头,“依照袁中郎之意如何?”
她一听方才知晓这位大臣就是袁盎,此人倒也心直口快。
袁盎立刻回答:“方今之计,独有斩错,发使赦吴、楚七国,复其故地,如此方能平复叛乱。”
众人听了纷纷低语。
她看向袁盎,心中隐隐思量,斩错,就是要斩了晁错,七国叛乱吴王就是打着诛杀晁错之名,当初正是晁错向景帝进言削藩之举,这才引起大乱。
“皇上,袁中郎之言并不妥当,末将愿领兵迎战,保我大汉江山。”朝廷之上另一武将跪地请命。
他的声音铿锵有力、掷地有声,她顺势看去,好一个威武男儿,虽身未带兵器,可那眉宇间尽是沙场英气。
景帝想了想看向楚凌裳,“楚姑娘,今日大臣们进谏,有希望诛杀晁错以平息战乱,正如袁中郎之意,让朕不爱一人以谢天下,又有赞同出兵迎战,正如周将军的意见,姑娘一直进谏为迎战,与周将军的想法一致,你可有详细妙计?”
周将军?她这才知晓,刚刚开口说话的这位男子究竟当朝赫赫有名的周亚夫大将军。深吸一口气,她看向景帝——
“圣上,叛乱之意就正如‘欲加之罪’,总是诛杀晁错也未必可平复战乱,说不定适得其反更为糟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