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章
军臣单于见气氛变得尴尬,清了清嗓子开口道:"左贤王领兵失误定当受军法处置,但交出兵权一事容我再思量思量。"
"单于,此事不能再耽搁了,败军之将何以再用?"于单有些气急败坏开口说道:"现在军中上下动荡不安,兵马混乱,就请单于下令将军权暂交儿臣之手,待军纪整顿之后再听从单于安排。"
"二王子,你的如意算盘恐怕打不响。"赫连御舜转身看着他,唇边勾着淡淡笑意,"自我跟着单于打下第一场胜仗時,军营之中的战兵都是我来一个个挑选,就连用来作战的汗血宝马也是我来亲自筛查。你刚刚所提到的军中动荡?动荡何在?兵马混乱更是好笑,在我回城第一天便重新整顿。你想接手我手下的兵马,不是不可以,就怕你没这个本事,做不到令全军上下心服口服。"
"你——"
"好了,你们是兄弟两人,不要再争吵了。"军臣单于头更疼了,他虽然可以在马背上解决天下疆土纷争,却解决不了两个亲生儿子的纷争。
"单于,儿臣有心一洗雪耻,亲自带兵再次出征,还请单于成全兵权一事!"于单丝毫不退让,咄咄逼人,并且提出更加大胆的请求。
军臣单于一听,愣了愣,"你要亲自带兵出征?"
章节目录 卷四 132 金鳞岂非池中物(1)
于单的面色变得严肃,"是,单于,儿臣提议这么做,虽说我们战败,但目前七国因为叛乱缘故造心惶惶,经济萧条,我们虽然无法攻打长安,可我们转为攻占这些病伤城池还是绰绰有余,左贤王损伤士气在先,因此他没有资格再领兵作战。
军臣单于闻言后摆手,"大汉必然早已做好防备,我匈奴又损兵惨重,此時出征实为冒险。
"单于,您戎马一生,难道还不清楚作战人的心情吗?就是因为打了败仗,军营上下才会有共同的目标和敌人,如果此時收复大汉混乱的七国城池,右谷蠡王可将西部兵马调来先用,再加上左贤王手中的剩余兵马足可以够了。大汉绝对不会想到我们匈奴会突然再次进攻,对七国也未必会有重兵驻守,如此一来必将成就我匈奴统一中原的宏伟心愿。
军臣单于一向是喜爱征战之人,而且一心想要攻占中原之地,听了于单的话后眉间多少开始泛起思量,良久后,看向了右谷蠡王,"伊柯,你手下的兵马能有多少调度?
"回单于,约有五万人可调度。"右谷蠡王回答
军臣单于思量着点点头,"左谷蠡王如果调度兵马也差不多会有五万人。"说到这里,又看向赫连御舜,"你手下还能调度多少兵马?
匈奴兵权分别掌控在左贤王、左谷蠡王、右谷蠡王手中,二王子于单虽然被封为左贤王,但手中无兵马调度,这一直是他心中的结
四王分别镇守四方,以左贤王赫连御舜马首是瞻,自然他掌控着整体兵马的调度,具有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兵权,他的兵马自然也要比其他三人多出数倍来
赫连御舜也察觉出军臣单于眉宇间的松动,匈奴从冒顿单于开始就从未将大汉放在眼里,如今他坐上单于之位,自当完成宏伟大愿才可甘心,想了想,淡声回答,"回单于,儿臣可再调度兵马十万。"说完这话,见单于的眉心微微一悦后蓦地转了话锋——
"但是,儿臣不赞同此時发兵!"
于单一听顿時急了,当着军臣单于的面就直接指责了赫连御舜,"左贤王,你是一定要跟我作对到底是吗?这个時候不发兵更待何時?你已经是败兵之将哪有资格还在这里指手画脚?你只需要乖乖交出兵权就可以了!"
"单于——"赫连御舜懒得理会二王子的大呼小叫,看向军臣逐一分析道:"春秋《左传》有云: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我匈奴十万大军兵败,军营上下早已是大伤元气,如果此時再战,不但又要劳民伤财,更是要兵马再次长途劳顿,儿臣认为此時万万不可再出兵!"
军臣听了微微一蹙眉,"但是我匈奴子民一向征战英勇,岂会因为一场败仗而丧失了士气?御舜,你一向最知我的心,怎么在这个時候反而泼了冷水?在征战这件事上,你一向最主张勇往直前不是吗?"
"单于,儿臣也希望能够帮助您完成统一中原的愿望,可如今形势不利于我们,又何必再费周折?儿臣建议这段時间应养精蓄锐,等兵马充足再战也不迟。"赫连御舜给出了一个最中肯的建议。
"我何尝想让士兵们长期劳顿呢?但如果在我毕生之年没有完成心愿,闭上眼都将无法面对祖先,御舜,我明白你调度兵马有勇有谋,但你阿弟说的也不无道理,七国叛乱刚刚平息,的确是最疏于防患的時候,我们此時再行攻打的确有胜算的把握。"
于单见军臣开始向着他说话,脸上忍不住得意起来。
赫连御舜没有理会他的表情,而是重重一叹气,"单于所言差异,据儿臣所知,目前大汉在匈奴大军还未赶回都城之時便整治七国纷乱状况,吴王的死造成了使得其他诸侯势力受到打击,大不如前,就在儿臣刚刚回到都城的時候,探子已经来报,景帝已下令收夺各个诸侯国的支郡,取消了诸侯国的自行任命官吏和征收赋税的特权,又将各个诸侯国的丞相改称为相,规定诸侯王不得治理民政,如今的七国形同汉郡,那里怎么会不受汉军驻扎呢?我们此時在发兵无疑是以卵击石,到時必然会溃不成军。"
军臣单于闻言后一愣,"大汉为何会如此行动迅速?"
"简直一派胡言!"于单听了后大声喝了一句,"单于,想必这只是左贤王不想交出兵权而想出的借口罢了,我们都知道大汉的景帝远远不及他的父亲刘恒,景帝刘启一贯主张息事宁人,又怎会突然转了子宁愿得罪诸侯国的家族之人呢?"
"单于,儿臣自有细作留于汉宫之中,探子来报之事确实是真,我们万万不能太过冲动行事。"赫连御舜始终没再与二王子正面冲突,脸色平静异常,以理服人。
于单牙根咬得咯吱直响,论细作安排他的确不如赫连御舜。{泡芙言情书苑}
{泡芙言情书苑}
军臣单于闭上眼睛,深深思考着,大殿之上安静异常,只剩下呼吸声音。
良久后他才睁眼,却无奈地摇头笑了笑,"服了,这次我真的服了刘启,竟有如此先见之明先稳定七国混乱状况,而后又将诸侯特权尽归朝廷所有,如此一来恐怕再不会发生诸侯国叛乱之事,最令我佩服的是,如此行为不但保住了大汉江山,更阻断了匈奴再次进攻的可能,真是妙计!真是妙计啊!"
见他眉梢松动,赫连御舜心也微微落下,终于将目光转到于单身上,见他脸色都变得铁青。
然而右谷蠡王却在这个時候开了口,"单于,这哪里是刘启想出的治国之道呢?臣听说此锦囊妙计为一女子所献,这女子据说是鬼谷派传人,精通纵横治国之道,又可知过去以后,奇门遁甲岐黄之术无一不通。"
赫连御舜原本平和的目光在闻言这番话后陡然一厉,鹰眸也下意识眯起,周身散发着若有若无的危骇之气。
章节目录 卷四 133 金鳞岂非池中物(2)
"哦天下竟有这般奇女子"军臣一听顿時好奇,难以置信地问道。
右谷蠡王轻轻一笑,"是,恐怕这女子的能耐远不止这些,臣听说她的祖师便是鬼谷子最宠爱的弟子孙膑,将毕生所学倾囊相授,这位女子的师父便是当時辅助高祖一统江山登基为帝的寒蝉子,这女子想必已将鬼谷所学精通非常,刘启十分看重,并不顾朝廷群臣反对封她为史上第一女官‘寰妤’,听说,这次坐镇营帐之中便可横扫十万匈奴大军的人就是她。"
军臣单于先是一愣,而后大为称奇,丝毫看不出他有半点愠怒之状,只是难以置信地摇头轻叹
半晌后他才问出了一句,"此般奇女子如果能被我匈奴所用该有多好,为大汉效命实在可惜。
"回单于,此女子的确不同凡人,自然会懂得良禽择木而栖的道理,金鳞岂是池中物目前此女子就在匈奴之地!"右谷蠡王笑中带着一丝耐人寻味
赫连御舜眉头轻蹙,看向右谷蠡王的目光中多了一份衡量,这个一向视二王子马首是瞻的人,没想到背地里做了这么多的事情,看来他是平日将他小瞧了
军臣单于一听顿時大悦,"什么在匈奴之地此人在何处快快派人将她接进宫来。
"单于,此女目前就在左贤王的府邸之中,臣听说她是随同左贤王一同回都,作为战犯的身份被擒获。"右谷蠡王丝毫不给赫连御舜喘气的机会,直接了当说出了楚凌裳目前所在之地
二王子原本铁青的脸色陡然一变,目光之中掺杂着幸灾乐祸之色,右谷蠡王的话音刚落便马上指着他—
"好个左贤王,你竟然私自窝藏战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