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9章

  原本只需半天的路程,孙大爷整整走了三天。三天内与清军交手十余次,前后击败满蒙鞑子三万余人。
  彷徨中的朱由检终于看到了一丝希望。
  这时决策失误,造成巨大损失的杨嗣昌已经被开除。这个家伙整人可以,根本就没有军事才能。他以为打仗人多就能赢,却忽略了素质问题。一群能吃能喝的兵,不一定就能打仗。匆忙中召集的军队,根本没有经过训练,上战场就是炮灰。
  孙大爷接手了北京的防务,被任命为兵部尚书、内阁大学士。
  孙大爷背起黑锅,连夜整顿京畿防务。京畿各地已经一片狼藉,没有一支像样的军队。反攻不可能,孙大爷的策略是防御。
  杨嗣昌倒了,他的余党还在,朝廷内的党派就更多了。孙大爷当首辅许多人都反对,可皇帝的任命又不好公开反对。
  针对孙大爷的战略方针,有些大臣指出。“畏敌如虎,不思报国。大损我天朝威仪。”
  孙大爷不反驳。而是心平气和的说:“我已经七十六岁了,如果那位大人有御敌良策,我愿意让贤。”
  孙大爷主动退让,反倒让反对者都闭上了嘴。
  城外清军施虐,现在的黑锅太大,没有人敢站出来背。
  既然没有人背,孙大爷就继续背下去。
  孙大爷一边巩固防守,一边调集全国的兵力救援京畿。在孙大爷的*控下,局势慢慢得到了控制。清军抢劫的效率也越来越低,抢劫的难度越来越高。
  第473章 求贼。
  正文 第473章 求贼。
  第473章 求贼。
  崇祯十二年(1639)二月,清亲王多尔衮率军饱掠后,从山东北返至天津卫,渡运河东归。三月初九,清军从青山口出关,退回辽东。是役,清军入关达半年,深入二千里,攻占一府、三州、五十五县,二关;杀明总督二、守备以上将吏百余人;俘获人口二十六万余、黄金两千余两、白银四十七万余两。中原人民所遭受的苦难和财产损失无可计量。
  如果孙大爷不回北京,损失将更大。
  历史上,清军俘获人口四十六万余、黄金四千余两、白银九十七万余两。
  京畿残破。清军退去后,朝廷没有马上组织重建,而是搞起了批斗会。各方角色纷纷登场,互相攻击,互相批斗,搞得不亦乐乎。
  其中以孙承宗被批斗的最厉害。
  反倒是屡次犯错的杨嗣昌,因为被免职在家,没有成为主攻目标。
  顶不住压力的孙大爷提出辞职,这招以退为进,自古以来都是保命良方。朱由检亲自召见孙大爷,表达了善意的安慰。
  大意是说:“孙老师,你继续背黑锅,不要退缩,一定要坚持住。放心,有我在后面挺你。”
  孙大爷表示感动,在一片骂声中,开始为挽救大明王朝努力。
  孙大爷最先恢复了边境的防御,并加固了墙子岭、青山口防线。然后遣散来自各地的援军,各归所部,特别是四川、湖广、浙江的援军。现在大明王朝有三个敌人,辽东的鞑子、陕西的农民军、福建的哈大全。
  如果只有一个敌人,大明都摆平。可是一次冒出来二个敌人,大明朝就死定了。
  为此孙大爷提出一个建设性意见。“拉住哈大全,防住满清,剿灭农民军。”
  朱由检听后深有感悟,马上就同意了孙大爷的建议。并封了孙大爷有史以来最大的官:十省督师。
  把大明半壁江山交给了孙大爷。
  除了朱由检,就数孙大爷的官最大。
  孙大爷上台后召集了三个人,其中有二个猛人,一个名嘴。
  这两个猛人是洪承畴和祖大寿。祖大寿主管辽东,洪承畴主管陕西。
  至于名嘴熊文灿,是专门用来稳住哈大全的。熊文灿真的很能讲,曾经说动哈大全的部将纪大海,迫使哈大全痛下杀手。
  虽然熊文灿被哈大全关着,孙大爷相信,只有朝廷的任命到马尾,哈大全一定会放人。
  果然,任命熊文灿为浙江巡抚的任命一到,哈大全就把熊文灿放了。同时走的还有钱谦益,他被掉回北京,给孙大爷打下手。
  熊文灿带着家眷,学生逃到浙江。命暂时保住了,这时他收到一封孙大爷的信。上面写了两个字:“求贼。”
  熊文灿仰天叹息道:“我熊文灿一生的清名,就这样毁了。”
  熊文灿在浙江就呆了半个月,又屁颠屁颠的跑回马尾。他脸上少了大义凛然,多了几分的谦卑,多了十二分的献媚。
  转变之快,让江南学子大骂熊文灿是:“闽孙。”就是哈大全的孙子。
  熊文灿听到此话,惨笑说:“各人荣辱与国家大义相比微不足道。希望我今天所做的,百年之后会被世人理解。”
  熊文灿要见哈大全费劲,见马尾其他的官员还是可以的。他回到马尾之后,唯一的工作就是请客吃饭。没有周末,没有节假日,天天请。上午吃完下午吃,下午吃完晚上吃。一天要请好几批马尾的官员吃饭。
  有整个浙江的财政做支撑,熊文灿到还能请得起。
  许多官员都不理解,熊文灿到底想干什么。
  消息传到哈大全耳朵里,他讥笑道:“他这是在求贼,真是忍辱负重啊。能想到这招,能启用此人。不亏是孙承宗。厉害。厉害。”
  熊文灿求贼,就是孙大爷在求贼。
  最终原因是朝廷的钱不够花。杨嗣昌杀鸡取卵,虽然一次抢到了数百万饷银,却断了以后的财路。满清入关抢掠,抢完就走了。朝廷还需要遣散各地援军,安抚被抢的百姓,修复残破的府县城防。
  到处都需要钱,数百万饷银,花着花着就见底了。
  国库、内库的钱都在减少,又没有理想的收入来源。户部提出,在登州设立公司,对外出售股份,通过海上贸易筹集饷银。
  户部的提案一处,朝廷上下都认为可以。因为以前有挣钱的案例,没有人认为这次会不挣钱。
  只有孙大爷脑袋一低,不出声,更不发表意见。
  有人提议:“不如由孙大人主持此事。”
  孙大爷摇头道:“不可不可,这事我做不来。”
  开公司是挣钱的活,孙大爷不干,自然有很多人抢着干,户部承揽了这次开办公司的工作。
  回到家中,孙大爷便写信给熊文灿,要他配合朝廷开办公司。
  信才写完,钱谦益就登门拜访。他进门便问:“孙大爷,为何不接手登州开办公司的事务,让户部那些书呆子搞,根本不可能挣到钱,不赔钱就不错了。”
  孙大爷说:“我们接手也没有,上次被杨嗣昌一搞,还有人会相信朝廷吗?失信于天下容易,要挽回就不容易了。”
  “股票卖不出去,没有钱,拿什么做生意。”在马尾呆得久了,钱谦益对做生意了解不少。要想把生意做大就必须有本钱,没有钱,一切都是空想。
  “我让熊文灿去求贼,就是为了打通关节,以小博大。这次我们要筹钱,一定要走偏门,不然很难得手。”
  “要如何做。”
  “不知道,静观其变吧。”
  “户部那些蠢人只会误事,惹怒了哈大全,我们啥都得不到。”
  孙大爷叹道:“到时就要委屈文灿贤弟了。”
  “为了朝廷,我们受点委屈,也值了。”钱谦益说话不要痛,又不是他去求人。
  在马尾的熊文灿,每天请客吃饭东奔西走,最近发福了不少。如果换做现代,应该担心一下血压和血脂问题。
  不过,熊文灿的战果仅限于中下级官员,还有图书馆学士会的学士。有纪大海的例子在,高层官员没有一个搭理熊文灿,不是害怕熊文灿,而是害怕哈大全。
  第474章 孙大爷的要求。
  正文 第474章 孙大爷的要求。
  第474章 孙大爷的要求。
  接触不到马尾的高层,熊文灿也不纠结,直接跳过一级求见哈大全。
  哈大全是不会搭理他的,至少短时间内不会。他现在整天泡在学士会,丹学院,闽王府专属工厂。研究经济,研究科技,研究机械。
  他不是任何一个方面的专家,但他来自现代,有开阔的眼光,知道该做些什么。
  成立已经十年的丹学院,在院长方四维的带领下,取得了相当骄人的成绩。对新型炸药的制造,水磨坊、水锤的推广,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其中许多技术都来自宋代的古迹,每次看到那些发黄的宋代回本,哈大全都惊讶于古人的智慧。难怪历史老师说:“宋朝已经进入了工业革命的前夜,如果没有外族的入侵,和元朝昏庸的统治,工业革命应该从中国开始。”
  在福建境内,只要能利用上的水源地,都已经被开发出来。
  不过,哈大全并不满意。在他的印象里,工业革命是从蒸汽机开始的,他要做蒸汽机。
  哈大全召集了一支五十人的研究团队,全部都是资深工匠,还有许多投身理科的读书人。哈大全讲解了蒸汽机的概念。
  为了生动的演示,他还做了一个小学生等级的小制作。
  哈大全找来一只鸡蛋,在一端凿开一个小孔,把蛋清和蛋黄倒出来,然后再里面住上清水,用一个支架固定在一辆巴掌大的小车上。在鸡蛋下面放上一根蜡烛,点燃烛火。当鸡蛋壳内的水被烧开,蒸汽从小孔中喷出,小车便开始前进。
  四周的工匠无比称奇。
  哈大全指着小蒸汽车说:“我要你们把蒸汽变成动力,至少要能带动一把水锤。”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