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108

  会中途而爆,那支小箭来得甚是蹊跷,而且速度极快,最后和大箭同归于尽,没人看清到底发生了什么,也奇怪方如山如临大敌的态度,要知道,自见方如山以来,还从未见过他如此失色过。第一次的任务的完成也就马马虎虎,虽说没有除去主将,但也让这千人进退失据,可见,这种战术还是比较有效的。
  但是因为这几支队伍训练的时日甚短,并没有充分领悟到狙击的精髓,后来的队伍没有教官在身旁,每次射杀将领后,还要在原地不动,因为这个武器对他们的诱惑太大了,在两千尺外,射杀敌人,而敌人还弄不清自己的方位,可以轻而易举的一个个点名,直到把自己所带的箭射完,真是爽之极也,不过每支队伍最多也只带了五支箭,想一想,谁能连续开五次三百石的弓。反正等官军反应过来,不等他们跑到自己跟前,撒腿就跑,累死他们也抓不着,官军也是久历沙场之人,经过最初的慌乱后,很快就镇定下来,专门放出诱饵,扑杀了两支这样的队伍,梁山不得不停止这种特殊战争,这样的损耗他们经受不起,因为这全部是由将领组成的队伍。
  因为要应付路上的各种骚扰和突发事件,还要安抚百姓,磨蹭了半个月,杨业率领的官军主力才来到微山湖,不过走得慢也有好处,稳扎稳打,所过之处基本上消灭了梁山的外围势力,官军的损失也不少,只是没有伤筋动骨。老将果然是老将,面对新式战法,仍然有应对之策,不过这也让杨业见识到了新式战法的威力,通过俘虏的招供,他隐隐约约把握到了这种狙击战法的精髓,专业人士不愧为专业人士。
  湖边早有水军驻扎那里,不过这些水军所驾之船都是小船,而大船正在赶工制作,大船主要用来运兵,十万人,得多少小船才能运完,而且用小船来运兵,不划算也不安全,只要梁山之人在水中稍稍使坏,这小船就经不起折腾,沉了,上边的步兵自然不为这些水鬼所畏惧了。
  杨业的旗舰已经完工,小船也有足够的数量,主要是在等待中等舰船的制造。水战,杨业不是很擅长,不过这次水军主要的任务还是运输步兵到梁山岛上作战,为了集中兵力,梁山把兵力都收缩到岛上进行陆战,再说梁山也没有实力与官军进行正面的水上决战,他们基本上没有大的战船,也没有足够的水军,如何与官军在水上抗衡。
  不过这里的船坞每天都会有梁山的贼寇坐上小船来骚扰,他们总是离得远远的,带上特制的弓箭,绑上火把,妄图烧毁刚制成的舰船,尚未完工的船体上都抹有桐油,而且船坞之中到处都是木材,很容易引起火灾。一两束火把倒也无所谓,可怕的是有很多火把,每次梁山都是出动数百艘小船,一起放火箭,中间夹杂着特殊的弓箭手。面对这种情况,官军立刻主动出击,只是距离太远,官军的弓箭射程根本达不到,反攻显得软弱无力,等水军小船靠近时,这些人已经溜了,这些小船根本不能称之为船,只是几块木板拼成,造价很低,官兵来的时候,跑不掉的话就弃船入水,这些土生土长的渔民,对这片水域就像自己家里一样熟悉,能轻松的逃去。官军的小船也不敢追击太远,谁知道水中有什么东西等着他们,而这小船在深水中没有大船的护卫不过是任人宰割的猎物,等到几艘大船造成后入水,有了活动基地,这种情况才有些改观,那些梁山的小船再不敢轻易前来挑衅。
  如此骚扰严重影响了造船的进度,此时离出征时已有一月时光了,虽然监军寇准一直在给皇上的密函中说好话,皇上还是显得有些不耐烦,高俅和潘美趁机发难,杨业的日子难过了。朝廷不断催促进攻,只是准备工作尚未完成,岂能轻易用兵,这些步兵在船上还有些站不稳,如何能打仗,一上岸就东倒西歪,不是给人家送俘虏的吗,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杨业只有一边在寇准的掩护下顶着上边的压力,一边抓紧造船和训练步兵在水上作战。
  五月二十一日,诸事准备完毕,一艘楼船,三百艘中型舰船,每艘乘员三百人,三千艘小船,每艘乘员五人,杨业率领着大军向梁山岛进发了。根据以前收集到的情报,梁山的两万兵力全部收缩到梁山岛上了,看来他们是想利用地利与官军主力进行一场大决战。梁山军这次指挥作战的将领果然有些水平,梁山的两万人,说多也多,说不多也不多,两万人手拉手排开,也有六十里地那么长,但是跟朝廷的十万大军比起来,还是相形见绌,用这两万人在微山湖外与官军开战,即使士兵再骁勇善战,也是败局,但是躲在自己知根知底的梁山岛上阴人,那结果就大不一样了,杨业不禁有些担心未来的战斗了。
  在赶造战船的这段时间,杨业也没有闲着,而是派自己的七个儿子轮流扫荡微山湖的周围,用意一是消灭沿湖周围的梁山势力,免去后顾之忧,另一个就是把那些顽抗之敌赶入水中,在水面上,人丁单薄的梁山怎么抵挡住官军庞大的舰队,这样,就可以把这些散兵游勇赶回梁山岛,须知,主动的集结兵力和被动的收缩兵力,效果是不同的。
  由于梁山的主力精兵集中在岛上,外围剩下的都是一些乡民,没有受过正规的军事训练,也没有经过战争的洗礼,只凭血气之勇,战斗力自然不怎么样了。杨家七子虽然年轻,但好歹也见识过战场征战,手下率领的又是经验丰富的老兵,此消彼长下,这些梁山的乌合之众被官军几个冲锋,便烟消云散了。不过由于杨业的命令,官军也没有过分苛刻地对待这些俘虏,按照惯例,这些俘虏都是要割下脑袋充作士兵军功的,如此以来,军士就有几分不满,当兵做什么,还不是为了那份军功,杨业治军深严,这些士兵虽有怨言,也不敢违令。事实上梁山的外围并不如梁山岛上的人忠心,他们也算是被梁山所抛弃的,而且朝廷的信用还是有一定影响的,再加上杨家将的威名,这些梁山的外围势力要么被打散,要么就臣服朝廷。杨业还想让杨子风历练历练的,但是寇准却不愿看到杨子风建功立业,所以一直暗中阻挠,杨业看在寇准为自己说了不少好话的面子上,也不在坚持,杨子风正好落个轻闲,反正他是懒得出手,也没有什么怨言,杨家七子却暗暗为他感到惋惜。
  官军船队的庞大规模,让梁山不敢再小打小闹,现在官军的舰船队伍就像一锅水,而梁山的小分队就像一滴酱油,只要被官军粘上,马上就会融入其中,消失地无影无踪,不过不打也是不行地,这十万大军一旦毫发无损地登上岛,给梁山造成的损失更大。反正一旦官军上了岸,梁山的水军舰船就没有了用处,不如趁官军还在水上,孤注一掷,把所有的舰船都开出来,拼他一个是一个,而且梁山水军的水性不是吹得,又是在自家门口,即使船毁了,人也可以逃掉。
  官军的舰队还未遭到梁山水军的迎击,便先遇上了拦江铁索,这拦江铁索的用意就是阻碍船队的进程,拦江铁索上生铁做成的荆棘林林总总,对船底的损害很大,官军的舰队正是一鼓作气之时,速度很快,自然损失也就有些大了,因为前卫是小船开路,损失大的不过是一些小船而已,这些小船的命运自是悲惨无比,上面的人还未反应过来,这船就挂在了铁索上,有些机灵的早早弃船,还能捡回一条命,而那船首操桨之人便被穿在了这铁刺上,这铁刺发挥了不小的作用,但是也带来了弊端,这小船被挂在铁索上,整根铁索便无所遁形了,官军浇上火油,扔了火把,这铁索便开始着了起来,而这木做的小船也更加剧了火势,生铁所铸的铁索没能支持多久,就被烧断了,九根拦江铁索皆是这样被破去。
  正文 第九十二章
  第九十二章
  小船和其他船只比起来,是最廉价的,而且放眼整个水面,没有看到梁山的水军出现,除去了铁索的水面显得甚为安全,这小船便继续作着前卫,有惊无险的前进着。行过一段时间,小船上的斥候回复没有埋伏,杨业稍微安心一点,出师不利呀。好景不长,后面跟着的中型舰船突然猛地一顿,然后就听见有士兵叫道:“船触礁了,漏水了,快排水呀。”惊慌的叫喊声此起彼伏,原来是碰上了暗桩。这暗桩离水面有一定的距离,专门用来对付大船的,小船重量很轻,吃水也浅,便滑过了这暗桩,大船则不行了,吃水深,无不着了这暗桩的道,设计这暗桩者也是阴险之人,先是铁索,示敌以弱,其实是为了捕捉后面的大鱼。这小小的暗桩竟立下了大功劳,走在前排的大船纷纷被击中,而这桩做的也极为尖利,很容易的便插入这船舱之中,虽说这暗桩抵在那里,一时半会儿不会漏水,但水却是流动的。即使是湖水,表面上的水看来很平静,其实下面的水流却急,这是因为地下有泉涌,天然湖泊的底部大都有地下泉眼的,不然,没有外河连接,湖泊里的水哪里来得,即使是天上落雨,也不过是一小部分,何况还有天旱的时候,这些水便会又被蒸干,而湖水却从不见少,何故,可见,湖泊地下应该是有泉眼的,微山湖这么一个大湖,地下的泉眼自然不小,如此水流便急,这船上扎了一截铁枝,再来回晃荡一下,铁枝一掉,一个大洞就这么摇出来了,那水便咕噜咕噜的向船舱内涌来,此刻等待这些船的结局只有沉没。
  暴露出来的敌人就不再可怕了,救出这些落水的官兵后,小船上的兵士把早就准备好的渔网撒到水中,缠住暗桩,然后连上大船,向后拖动,船多力量大,暗桩一一被拔起,不过因为出其不备,暗桩的数量又非常多,官军又损失了一部分船只,这次损失的都是中型船只,杨业的楼船运气好,仍然安然无言,其实这也不是偶然的,杨业的帅船一直呆在中间,被重重保护起来,所以不会受到任何伤害。
  连遭了两次暗算,估计梁山也该黔驴技穷了,不过还是小心为上,可怜的小船继续在前面开路,而这小船上的士兵,虽勇往直前却面无人色,大概也知道自己是被当作炮灰处理的,官军舰队越来越接近梁山岛,这时的梁山水军终于按捺不住,迎面杀将过来。
  梁山大船不多,即使有材料制作大船,也没有那么多人操控,而且梁山并不是人人都善于水战的,在这水面上,仅有的几只大船反不如小船灵活,所以,也没有在大船上下功夫,而是在小船上琢磨开来,这些小船本来不过是当初简单的舢板,后来根据惊龙帮的建议,再加上他们提供的物资支援,便被改造成了铜头铁臂,船的外面全部包上铁皮,船首更是舍得下本,裹的是厚厚一层生铁,黑漆乌乌,尖牙利嘴,戳上一下或啃上一口,够受。这种小船就是用来进行自杀式的攻击,上面可以乘员五人,都是水性特别好的,操纵着这不要命的船向敌舰拦腰撞去,速度够快的甚至可以把敌舰撞个对穿,然后船上的人员要么跳上敌船四处扰乱,要么跳入水中,逃走或者配合潜伏的水军进行破坏活动。而梁山上后来装备的全都是这种小船。
  这次攻击梁山出动了上千艘小船和仅有的二十来艘大船,这是梁山的全部水军了,这时候官军已经快要靠近岛上了,水军再不倾巢出动,留下也没有多大意义了。
  面对成千上百向自己冲来的自杀性利器,官军的前锋不敌,纷纷向两旁让开,于是就剩下这大船来正面迎战梁山的一千多艘铁船。官军最有效的防卫武器就是撑竿和拍杆,撑竿是用两丈余长的巨竹做成,弹性极大,顶端用铁皮包住,专门用来防止水上火攻的,可以远远撑住敌船,直到敌船烧掉;拍杆是用巨木做成,拍杆的一端是支架,立在船上,另一端绑上沉重的石块或者铁块,用来拍击敌船,而小船往往会在一拍之下变得四分五裂。撑竿和拍杆是中型战舰上的制式装备,每艘大船上都有,此刻正好派上用场。船上的步兵有的扯起撑竿,顶住向己方迎面而来的铁船,有的用力搬动拍杆,拍击迎面侧身而过的铁船,弓箭兵则纷纷对船上的敌人进行压制性攻击。官军有组织地抵抗,挡住了大部分铁船的攻击,但是由于敌船数量太多,而官军的战线拉得又长,战船排列密集,那些漏网之鱼便冲进了官军中大肆捣乱,这下,要了那些被创的官军好看了,包着生铁的小船重量大,体积小,又是一直冲锋着,速度很快,楞生生地插进了船体,有小一点的船甚至被拦腰斩成两截,大部分铁船都是卡在了船体上,而这小船上的士兵明知是以卵击石,却仍是前仆后继,跳上大船,奋勇杀敌,拼一个赚一个,至不济的最后也是与敌同归于尽。
  论起水性,还属梁山水军中的浪里白条张顺为最,据说,张顺在水中的速度比鱼还要快,这次,张顺也在这敢死队中,而且是这次行动的首领,本来,阮氏三兄弟阮小二、阮小五、阮小七的水下功夫只是稍逊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