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_21

  3德行:颜渊,闵子骞,冉伯牛,仲弓。言语:宰我,子贡。政事:冉有,季路。文学1:子游,子夏。
  【译文】[孔子的学生各有所长。]德行好的:颜渊,闵子骞,冉伯牛,仲弓。会说话的:宰我,子贡。能办理政事的:冉有,季路。熟悉古代文献的:子游,子夏。
  【注释】1文学——指古代文献,卽孔子所传的《诗》、《书》、《易》等。皇侃《义疏》引范宁说如此。《后汉书·徐防传》说:“防上疏云:‘经书礼乐,定自孔子;发明章句,始于子夏”。似亦可为证。又这一章和上一章“从我于陈蔡者”不相连。朱熹《四书集注》说这十人卽当在陈、蔡之时随行的人,是错误的。根据《左传》,冉有其时在鲁国为季氏之臣,未必随行。根据《史记·仲尼弟子列传》,当时随行的还有子张,何以这里不说及?根据各种史料,确知孔子在陈绝粮之时为鲁哀公四年,时孔子六十一岁。又据《史记·仲尼弟子列传》,子游小于孔子四十五岁,子夏小于孔子四十四岁,那么,孔子在陈、蔡受困时,子游不过十六岁,子夏不过十七岁,都不算成人。这么年幼的人卽使已经在孔子门下受业,也未必都跟去了。可见这几句话不过是孔子对这十个学生的一时的叙述,由弟子转述下来的记载而已。
  11.
  4子曰:“回也非助我者也,于吾言无所不说。”
  【译文】孔子说:“颜回不是对我有所帮助的人,他对我的话没有不喜欢的。 ”
  11.
  5子曰:“孝哉闵子骞!人不间于其父母昆弟之言。”
  11.
  6南容三复白圭1,孔子以其兄之子妻之。
  【译文】孔子说:“闵子骞真是孝顺呀,别人对于他爹娘兄弟称赞他的言语并无异议。”
  【译文】南容把“白圭之玷,尚可磨也;斯言之玷,不可为也”的几句诗读了又读,孔子便把自己的侄女嫁给他。
  【注释】1白圭——白圭的诗四句见于《诗经·大雅·抑篇》,意思是白圭的污点还可以磨掉;我们言语中的污点便没有办法去掉。大概南容是一个谨小慎微的人,所以能做到“邦有道,不废;邦无道,免于刑戮”。(5.2)
  11.7季康子问1:“弟子孰为好学?”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
  【译文】季康子问道:“你学生中谁用功?”孔子答道:“有一个叫颜回的用功,不幸短命死了,现在就再没有这样的人了。”
  【注释】1季康子问——鲁哀公曾经也有此问(6.3),孔子的回答较为详细。有人说,从此可见孔子与鲁君的问答和与季氏的问答有繁简之不同。
  11.8颜渊死,颜路1请子之车以为之2椁3。子曰:“才不才,亦各言其子也。鲤4也死,有棺而无椁。吾不徒行以为之椁。以吾从大夫之后5,不可徒行也。”
  【译文】颜渊死了,他父亲颜路请求孔子卖掉车子来替颜渊办外椁。孔子道:“不管有才能或者没有才能,但总是自己的儿子。我的儿子鲤死了,也只有内棺,没有外椁。我不能[卖掉车子]步行来替他买椁。因为我也曾做过大夫,是不可以步行的。”
  【注释】1颜路——颜回的父亲,据《史记·仲尼弟子列传》,名无繇,字路,也是孔子学生。2之——用法同“其”。3椁——也作“椁”,音果,guǒ。古代大官棺木至少用两重,里面的一重叫棺,外面又一重大的叫椁,平常我们说“内棺外椁”就是这个意思。4鲤也死——鲤,字伯鱼,年五十死,那时孔子年七十。
  6从大夫之后——孔子在鲁国曾经做过司寇的官,是大夫之位。不过此时孔子已经去位多年。他不说“我曾为大夫”,而说“吾从大夫之后”(在大夫行列之后随行的意思)只是一种谦逊的口气罢了。
  11.9颜渊死。子曰:“噫!天丧予!天丧予1!”
  【译文】颜渊死了,孔子道:“咳!天老爷要我的命呀!天老爷要我的命呀! ”
  【注释】1天丧予——译文只就字面译出。
  11.10颜渊死,子哭之恸1。从者曰:“子恸矣!”曰:“有恸乎?非夫人之为恸2而谁为?”
  【译文】颜渊死了,孔子哭得很伤心。跟着孔子的人道:“您太伤心了!”孔子道:“真的太伤心了吗?我不为这样的人伤心,还为什么人伤心呢!”
  【注释】1恸——郑注:“恸,变动容貌”。马融注:“恸,哀过也”。译文从马。2非夫人之为恸而谁为——“非夫人之为恸”是“非为夫人恸”的倒装形式。“夫人”的“夫”读阳平,音扶,指示形容词,“那”的意思。“之为”的“之”是专作帮助倒装用的,无实际意义。这一整句下文的“谁为”,依现代汉语的格式说也是倒装,不过在古代,如果介词或者动词的宾语是疑问代词,一般都放在介词或者动词之上。
  11.11颜渊死,门人欲厚葬1之。子曰:“不可。”门人厚葬之。子曰:“回也视予犹父也,予不得视犹子也。非我也,夫二三子也。”
  【译文】颜渊死了,孔子的学生们想要很丰厚地埋葬他。孔子道:“不可以。 ”学生们仍然很丰厚地埋葬了他。孔子道:“颜回呀,你看待我好像看待父亲,我却不能够像对待儿子一般地看待你。这不是我的主意呀,是你那班同学干的呀。 ”
  【注释】1厚葬——根据《檀弓》所记载孔子的话,丧葬应该“称家之有亡,有,毋过礼。苟亡矣,敛首足形,还葬,县棺而封。”颜子家中本穷,而用厚葬,从孔子看来,是不应该的。孔子的叹,实是责备那些主持厚葬的学生。
  11.12季路问事鬼神。子曰:“未能事人,焉能事鬼?”
  曰:“敢1问死。”曰:“未知生,焉知死?”
  【译文】子路问服事鬼神的方法。孔子道:“活人还不能服事,怎么能去服事死人?”
  子路又道:“我大胆地请问死是怎么回事。”孔子道:“生的道理还没有弄明白,怎么能够懂得死?”
  【注释】1敢——表敬副词,无实际意义。《仪礼·士虞礼》郑玄注云:“敢,冒昧之词。”贾公彦疏云:“凡言‘敢’者,皆是以卑触尊不自明之意。”
  11.13闵子侍侧,誾誾如也;子路,行行1如也;冉有、子贡,侃侃如也。子乐。“若由也,不得其死然2。”
  【译文】闵子骞站在孔子身旁,恭敬而正直的样子;子路很刚强的样子;冉有、子贡温和而快乐的样子。孔子高兴起来了。[不过,又道:]“像仲由吧,怕得不到好死。”
  【注释】1行行——旧读去声,hàng。2不得其死然——得死,当时俗语,谓得善终。《左传》僖公十九年“得死为幸”;哀公十六年“得死,乃非我”。然,语气词,用法同“焉”。
  11.14鲁人1为长府。闵子骞曰:“仍旧贯,如之何?何必改作?”子曰:“夫人不言,言必有中。”
  【译文】鲁国翻修叫长府的金库。闵子骞道:“照着老样子下去怎么样?为什么一定要翻造呢?”孔子道:“这个人平日不大帀口,一帀口一定中肯。”
  【注释】1鲁人——“鲁人”的“人”指其国的执政大臣而言。此“人”和“民”的区别。
  11.15子曰:“由之瑟1奚为于丘之门?”门人不敬子路。子曰:“由也升堂矣,未入于室2也。”
  【译文】孔子道:“仲由弹瑟,为什么在我这里来弹呢?”因此孔子的学生们瞧不起子路。孔子道:“由么,学问已经不错了,只是还不够精深罢了。”
  【注释】1瑟——音涩,sè,古代的乐器,和琴同类。这里孔子不是不高兴子路弹瑟,而是不高兴他所弹的音调。《说苑·修文篇》对这段文字曾有所发挥。
  2升堂入室——这是比喻话。“堂”是正厅,“室”是内室。先入门,次升堂,昀后入室,表示做学问的几个阶段。“入室”犹如今天的俗语“到家”。我们说,“这个人的学问到家了”,正是表示他的学问极好。
  11.16子贡问:“师与商也孰贤?”子曰:“师也过,商也不及。”
  曰:“然则师愈与?”子曰:“过犹不及。”
  【译文】子贡问孔子:“颛孙师(子张)和卜商(子夏)两个人,谁强一些?”孔子道:“师呢,有些过分;商呢,有些赶不上。”子贡道:“那么,师强一些吗?”孔子道:“过分和赶不上同样不好。”
  11.17季氏富于周公1,而求也为之聚敛而附益之2。子曰:“非吾徒也。小子鸣鼓而攻之,可也。”
  【译文】季氏比周公还有钱,冉求却又替他搜括,增加更多的财富。孔子道:“冉求不是我们的人,你们学生很可以大张旗鼓地来攻击他。”
  【注释】1周公——有两说:(甲)周公旦;(乙)泛指在周天子左右作卿士的人,如周公黑肩、周公阅之类。2聚敛而附益之——事实可参阅《左传》哀公十一年和十二年文。季氏要用田赋制度,增加赋税,使冉求征求孔子的意见,孔子则主张“施取其厚,事举其中,敛从其薄”。结果冉求仍旧听从季氏,实行田赋制度。聚敛,《礼记·大学》说:“百乘之家,不畜聚敛之臣。与其有聚敛之臣,宁有盗臣。”可见儒家为了维护统治,反对对人民的过分剥削。其思想渊源或者本于此章。
  11.18柴1也愚,参也鲁,师也辟2,由也喭。
  【译文】高柴愚笨,曾参迟钝,颛孙师偏激,仲由卤莽。
  【注释】1柴——高柴,字子羔,孔子学生,比孔子小三十岁(公元前521—?)。2辟——音辟,pì。黄式三《论语后案》云:“辟读若《左传》‘阙西辟’之辟,偏也。以其志过高而流于一偏也”。
  11.19子曰:“回也其庶1乎,屡空2。赐不受命3,而货殖焉,亿则屡中。”
  【译文】孔子说:“颜回的学问道德差不多了罢,可是常常穷得没有办法。端木赐不安本分,去囤积投机,猜测行情,竟每每猜对了。”
  【注释】1庶——庶几,差不多。一般用在称赞的场合。2空——世俗把“空”字读去声,不但无根据,也无此必要。“贫”和“穷”两字在古代有时有些区别,财货的缺少叫贫,生活无着落,前途无出路叫穷。“空”字却兼有这两方面的意思,所以用“穷得没有办法”来译它。3赐不受命——此语古今颇有不同解释,关键在于“命”字的涵义。有把“命”解为“教命”的,则“不受命”为“不率教”,其为错误甚明显。王弼、江熙把“命”解为“爵命”“禄命”,则“不受命”为“不做官”,自然很讲得通,可是子贡并不是不曾做官。《史记·仲尼弟子列传》说他“常相鲁卫”,《货殖列传》又说他“既学于仲尼,退而仕于卫,废着鬻财于曹鲁之间”,则子贡的经商和做官是不相先后的。那么,这一说既不合事实,也就不合孔子原意了。又有人把“命”讲为“天命”(皇《疏》引或说,朱熹《集注》),俞樾《羣经平议》则以为古之经商皆受命于官,“若夫不受命于官而自以其财市贱鬻贵,逐什一之利,是谓不受命而货殖。”两说皆言之成理,而未知孰是,故译文仅以“不安本分”言之。
  11.20子张问善人之道。子曰:“不践迹,亦不入于室1。”
  【译文】子张问怎样才是善人。孔子道:“善人不踩着别人的脚印走,学问道德也难以到家。”
  【注释】1善人——孔子曾三次论到“善人”,这章可和(7.26)(13.11)两章合看。
  11.21子曰:“论笃是与1,君子者乎?色庄者乎?”
  【译文】孔子说:“总是推许言论笃实的人,这种笃实的人是真正的君子呢?还是神情上伪装庄重的人呢?”
  【注释】1论笃是与——这是“与论笃”的倒装形式,“是”是帮助倒装之用的词,和“唯你是问”的“是”用法相同。“与”,许也。“论笃”就是“论笃者”的意思。
  11.22子路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其闻斯行之?” 冉有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 公西华曰:“由也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求也问闻斯行诸,子曰,
  ‘闻斯行之’。赤也惑,敢问。”子曰:“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1,故退之。” 【译文】子路问:“听到就干起来吗?”孔子道:“有爸爸哥哥活着,怎么能听
  到就干起来?”
  冉有问:“听到就干起来吗?”孔子道:“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