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_31

  【译文】孔子说:“礼呀礼呀,仅是指玉帛等等礼物而说的吗?乐呀乐呀,仅是指钟鼓等等乐器而说的吗?”
  17.12子曰:“色厉而内荏,譬诸小人,其犹穿窬之盗也与?”
  【译文】孔子说:“颜色严厉,内心怯弱,若用坏人作比喻,怕像个挖洞跳墙的小偷罢!”
  17.13子曰:“乡愿1,德之贼也。”
  【译文】孔子说:“没有真是非的好好先生是足以败坏道德的小人。“
  【注释】1乡愿——愿音愿,yuàn,孟子作“原”。《孟子·尽心下》对“乡愿”有一段昀具体的解释:“何以是嘐嘐也?言不顾行,行不顾言,则曰:‘古之人,古之人,行何为踽踽凉凉?生斯世也,为斯世也,善斯可矣。’阉然媚于世也者,是乡原也。”又说;“非之无举也,刺之无刺也。同乎流俗,合乎污世。居之似忠信,行之似廉洁。众皆悦之,自以为是,而不可与入尧舜之道。故曰‘德之贼’也。 ”
  17.14子曰:“道听而涂说,德之弃也。”
  【译文】孔子说:“听到道路传言就四处传播,这是应该革除的作风。”
  17.15子曰:“鄙夫可与1事君也与哉?其未得之也,患得之当作患不得之2。既得之,患失之。苟患失之,无所不至矣。”
  【译文】孔子说:“鄙夫,难道能同他共事吗?当他没有得到职位的时候,生怕得不着;已经得着了,又怕失去。假若生怕失去,会无所不用其极了。”
  【注释】1可与——王引之《释词》谓卽“可以”,今不取。2患得之——王符《潜夫论·爱日篇》云:“孔子疾夫未之得也,患不得之,既得之,患失之者。”可见东汉人所据的本子有“不”字。《荀子·子道篇》说:“孔子曰,……小人者,其未得也,则忧不得;既已得之,又恐失之。”(《说苑·杂言篇》同)此虽是述意,“得”上也有“不”字。宋人沈作喆寓简云:“东坡解云,‘患得之’当作‘患不得之’”,可见宋人所见的本子已脱此“不”字。
  17.16子曰:“古者民有三疾,今也或是之亡也。古之狂也肆,今之狂也荡;古之矜也廉1,今之矜也忿戾;古之愚也直,今之愚也诈而已矣。”
  【译文】孔子说:“古代的人民还有三种[可贵的]毛病,现在呢,或许都没有了。古代的狂人肆意直言,现在的狂人便放荡无羁了;古代自己矜持的人还有些不能触犯的地方,现在自己矜持的人却只是一味老羞成怒,无理取闹罢了;古代的愚人还直率,现在的愚人却只是欺诈耍手段罢了。”
  【注释】1廉——“廉隅”的“廉”,本义是器物的棱角,人的行为方正有威也叫“廉”。
  17.
  17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1。”
  17.
  18子曰:“恶紫之夺朱1也,恶郑声之乱雅乐也,恶利口之覆邦家者。”
  【注释】1见学而篇(1.3)。
  【译文】孔子说:“紫色夺去了大红色的光彩和地位,可憎恶;郑国的乐曲破坏了典雅的乐曲,可憎恶;强嘴利舌颠覆国家,可憎恶。”
  【注释】1紫之夺朱——春秋时候,鲁桓公和齐桓公都喜欢穿紫色衣服。从《左传》哀公十七年卫浑良夫“紫衣狐裘”而被罪的事情看来,那时的紫色可能已代替了朱色而变为诸侯衣服的正色了。
  17.19子曰:“予欲无言。”子贡曰:“子如不言,则小子何述焉?”子曰:“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
  【译文】孔子说:“我想不说话了。”子贡道:“您假若不说话,那我们传述什么呢?”孔子道:“天说了什么呢?四季照样运行,百物照样生长,天说了什么呢?”
  17.20孺悲1欲见孔子,孔子辞以疾2。将命者出户,取瑟而歌,使之闻之。
  【译文】孺悲来,要会晤孔子,孔子托言有病,拒绝接待。传命的人刚出房门,孔子便把瑟拿下来弹,并且唱着歌,故意使孺悲听到。
  【注释】1孺悲——鲁国人。《礼记·杂记》云:“恤由之丧,哀公使孺悲之孔子学士丧礼,《士丧礼》于是乎书。”2辞以疾——《孟子·告子下》说:“教亦多术矣。予不屑之教诲也者,是亦教诲之而已矣。”孔子故意不接见孺悲,并且使他知道,是不是也是如此的呢?
  17.21宰我问:“三年之丧,期已久矣。君子三年不为礼,礼必坏;三年不为乐,乐必崩。旧谷既没,新谷既升,钻燧改火1,期2可已矣。”
  子曰:“食夫稻3,衣夫锦,于女安乎?”
  曰:“安。”
  “女安,则为之!。夫君子之居丧,食旨不甘,闻乐不乐,居处不安4,故不为也。今女安,则为之!”
  宰我出,子曰:“予之不仁也!子生三年,然后免于父母之开。夫三年之丧,
  天下之通丧也,予也有三年之爱于其父母乎!”
  【译文】宰我间道:“父母死了,守孝三年,为期也太久了。君子有三年不去习礼仪,礼仪一定会废弃掉;三年不去奏音乐,音乐一定会失传。陈谷既已吃完了,新谷又已登场;打火用的燧木又经过了一个轮回,一年也就可以了。”
  孔子道:“[父母死了,不到三年,]你便吃那个白米饭,穿那个花缎衣,你心里安不安呢?”
  宰我道:“安。”
  孔子便抢着道:“你安,你就去干吧,君子的守孝,吃美味不晓得甜,听音乐不觉得快乐,住在家里不以为舒适,才不这样干。如今你既然觉得心安,便去干好了。”
  宰我退了出来。孔子道:“宰予真不仁呀,儿女生下地来,三年以后才能完全脱离父母的开抱。替父母守孝三年,天下都是如此的。宰予难道就没有从他父母那里得着三年开抱的爱护吗?”
  【注释】钻燧改火——古代用的是钻木取火的方法,被钻的木,四季不同,所谓“春取榆柳之火,夏取枣杏之火,季夏取桑柘之火,秋取柞楢之火,冬取槐檀之火”(马融引《周书·月令篇》文),一年一轮回。2期——同朞,音基。jī,一年。3稻——古代北方以稷(小米)为主要粮食,水稻和粱(精细的小米)是珍品,而稻的耕种面积更小,所以这里特别提出它来和“锦”为对文。4居处不安——古代孝子要“居倚庐,寝苫枕块”,就是住临时用草料木料搭成的凶庐,睡在用草编成的藁垫上,用土块做枕头。这里的“居处”是指平日的居住生活而言。
  17.22子曰:“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不有博1弈者乎?为之,犹贤乎已2。”
  【译文】孔子说:“整天吃饱了饭,什么事也不做,不行的呀!不是有掷采下弈的游戏吗?干干也比闲着好。”
  【注释】1博——古代的一种棊局。焦循的《孟子正义》说:“盖弈但行棊,博以掷采(骰子)而后行棊。”又说:“后人不行棊而专掷采,遂称掷采为博(赌博),博与弈益远矣。”2犹贤乎已——句法与意义和《墨子·法仪篇》的“犹逾(同
  愈)已”,《孟子·尽心上》的“犹愈于已”全同。“已”是不动作的意思。
  17.23子路曰:“君子尚1勇乎?”子曰:“君子义以为上1,君子有勇而无义为乱,小人有勇而无义为盗。”
  【译文】子路问道:“君子尊贵勇敢不?”孔子道:“君子认为义是昀可尊贵的,君子只有勇,没有义,就会捣乱造反;小人只有勇,没有义,就会做土匪强盗。”
  【注释】1尚,上——“尚勇”的“尚”和“上”相同。不过用作动词。
  17.24子贡曰:“君子亦有恶乎?”子曰:“有恶:恶称人之恶者,恶居下流流字衍文1而讪上者,恶勇而无礼者,恶果敢而窒者。”
  曰:“赐也亦有恶乎?”“恶徼以为知者,恶不孙以为勇者,恶讦以为直者。”
  【译文】子贡道:“君子也有憎恨的事吗?”孔子道:“有憎恨的事:憎恨一味传播别人的坏处的人,憎恨在下位而毁谤上级的人,憎恨勇敢却不懂礼节的人,憎恨勇于贯彻自己的主张,却顽固不通、执抝到底的人。”
  孔子又道:“赐,你也有憎恶的事吗?”子贡随卽答道:“我憎恨偷袭别人的成绩却作为自己的聪明的人,憎恨毫不谦虚却自以为勇敢的人,憎恨揭发别人阴私却自以为直率的人。”
  【注释】1下流——根据惠栋的《九经古义》和冯登府的《论语异文考证》,证明了晚唐以前的本子没有这个“流”字。案文义,这个“流”字也是不应该有的。但苏轼〈上韩太尉书〉引此文时已有“流”字,可见北宋时已经误衍。
  17.
  25子曰:“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近之则不孙,远之则怨。”
  17.
  26子曰:“年四十而见恶焉,其终也已1。”
  【译文】孔子道:“只有女子和小人是难得同他们共处的,亲近了,他会无礼;疏远了,他会怨恨。”
  【译文】孔子说:“到了四十岁还被厌恶,他这一生也就完了。”
  【注释】1其终也已——“已”是动词,和“末之也已”(17.4)“斯害也已”(2.16)的“已”字相同,句法更和“斯害也已”一致。“其终也”“斯害也”为主语;“已”为动词,谓语。如在“其终也”下作一停顿,文意便显豁了。
  微子篇第十八
  共十一章
  18.1微子1去之,箕子为之奴2,比干谏而死3。孔子曰:“殷有三仁焉。”
  【译文】[纣王昏乱残暴,]微子便离帀了他,箕子做了他的奴隶,比干谏劝而被杀。孔子说:“殷商末年有三位仁人。”
  【注释】1微子——名启,纣王的同母兄,不过当他出生时,他的母亲尚为帝乙之妾,其后才立为妻,然后生了纣,所以帝乙死后,纣得嗣立,而微子不得立。事见《吕氏春秋·仲冬纪》。古书中唯《孟子·告子篇》认为微子是纣的叔父。
  2箕子为之奴——箕子,纣王的叔父。纣王无道,他曾进谏而不听,便披发佯狂,降为奴隶。3比干谏而死——比干也是纣的叔父,力谏纣王,纣王说,我听说圣人的心有七个孔,便剖帀他的心而死。
  18.
  2柳下惠为士师,三黜。人曰:“子未可以去乎?”曰:“直道而事人,焉往而不三黜?枉道而事人,何必去父母之邦?”
  【译文】柳下惠做法官,多次地被撤职。有人对他说:“您不可以离帀鲁国吗?”他道:“正直地工作,到哪里去不多次被撤职?不正直地工作,为什么一定要离帀祖国呢?”
  18.
  3齐景公待孔子曰:“若季氏,则吾不能;以季孟之间待之。”曰:“吾老矣,不能用也。”孔子行。
  【译文】齐景公讲到对待孔子的打算时说:“用鲁君对待季氏的模样对待孔子,那我做不到;我要用次于季氏而高于孟氏的待遇来对待他。”不久,又说道:“我老了,没有什么作为了。”孔子离帀了齐国。
  18.4齐人归女乐1,季桓子2受之,三日不朝,孔子行。
  【译文】齐国送了许多歌姬舞女给鲁国,季桓子接受了,三天不问政事,孔子就离职走了。
  【注释】1齐人归女乐——“归”同“馈”。此事可参阅《史记·孔子世家》和《韩非子·内储说》。2季桓子——季孙斯,鲁国定公以至哀公初年时的执政上卿,死于哀公三年。
  18.5楚狂接舆1歌而过孔子曰:“凤兮凤兮!何德之衰?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2。已而,已而!今之从政者殆而!”
  孔子下,欲与之言。趋而辟之,不得与之言。
  【译文】楚国的狂人接舆一面走过孔子的车子,一面唱着歌,道:“凤凰呀,凤凰呀!为什么这么倒霉?过去的不能再挽回,未来的还可不再着迷。算了吧,算了吧!现在的执政诸公危乎其危!”
  孔子下车,想同他谈谈,他却赶快避帀,孔子没法同他谈。
  【注释】1接舆——曹之升《四书摭余说》云:“《论语》所记隐士皆以其事名之。门者谓之‘晨门’,杖者谓之‘丈人’,津者谓之‘沮’、‘溺’,接孔子之舆者谓之‘接舆’,非名亦非字也。”2犹可追——赶得上、来得及的意思,译文因图押韵,故用意译法。
  18.6长沮、桀溺耦而耕1,孔子过之,使子路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